經期出現「血塊」是生病?醫曝「2成因」解惑

分享:

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女生每個月都要經歷一次被「大姨媽」關心的日子,而每次生理期來時,都會不時要檢查自己的經血顏色與量是否有異常,若看到有血塊出現,不免也會緊張是不是生病了,對此,有專家就解釋,有時量較多的時候血塊也會於生理期中期或快結束的時候出現,而另外,久坐或久躺後起身也會容易出現血塊。

經期出現血塊恐是「2原因」導致。(示意圖/photoAC)

據《Hello醫師》報導指出,正常情況下,人體的血液只要一離開血管就會凝固,但若經血全部以血塊的型態存於子宮腔中,就無法通過狹窄的子宮頸,順利排出體外,因此,子宮腔會分泌「抗凝血酶原」,與經血混合在一起,避免經血凝固,不過,如果經血量太大,子宮腔所分泌的抗凝血酶原不敷使用,部分經血就會以「小血塊」的型態通過子宮頸與陰道,最後出現在衛生棉上,又或是,久坐或久躺後起身也容易出現血塊,因大量經血會連同血塊,囤積在子宮及陰道內,一旦起身站直,血塊便會隨著經血往下流出。

另外,衛福部也提醒,女性經期來時,建議先不要從事性行為較為妥當。因月經來時性交會使經血逆流入腹腔,造成子宮內膜異位的風險增加,此外,經期間因正值子宮內膜剝落,沒有完整的上皮保護,受感染而發炎的機率也可能會增加。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