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吃太多、減肥不努力!醫曝「中年肥胖」最大元凶

分享:

許多中年人發現,明明吃得不多、運動也開始規律,但脂肪卻依然堆積,腰圍、血糖、膽固醇也悄悄一起上升。對此,基因醫師張家銘破解迷思,稱很多人中年發胖不是減肥不夠努力,而是慢性發炎造成脂肪細胞『內亂』了。

中年發胖並非個人自律不足所致。(示意圖/pexels)

基因醫師張家銘今(7日)在臉書發文,探討了中年發胖與慢性發炎之間的關聯性。他打破傳統「吃太多、動太少」的肥胖迷思,指出許多三四十歲族群即使控制飲食並規律運動,仍面臨頑固脂肪堆積與代謝指標惡化的困境。他強調,這並非個人自律不足所致,而是源於對身體訊號的誤解。

根據2025年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突破性研究,張家銘醫師解釋中年肥胖的關鍵機制在於脂肪組織的「內部溝通危機」。年輕時,脂肪幹細胞會透過釋放含有miR-145小分子核糖核酸的細胞外囊泡,維持免疫細胞的穩定狀態。然而隨年齡增長,這些「細胞對話框」數量與質量下降,導致巨噬細胞過度反應,引發慢性發炎性老化,進而觸發胰島素阻抗與代謝失調的惡性循環。

張家銘醫師比喻,當「細胞Wi-Fi」訊號中斷時,盲目節食就像不斷刷新無法載入的網頁,真正該做的是修復「路由器」——也就是改善細胞間的通訊能力。他也建議採取3階段策略:首先透過抗發炎飲食如Omega-3脂肪酸與多酚類物質穩定脂肪幹細胞功能;其次選擇間歇性有氧與阻力訓練等適度運動;最後重視睡眠品質與壓力管理,從根本修復細胞微環境。

該貼文特別指出這項研究的臨床轉譯價值:實驗中透過脂質體靶向遞送小分子核糖核酸,成功逆轉中年小鼠的代謝異常。張家銘醫師認為這預示著未來減重治療將從「熱量對抗」轉向「訊號修復」的新典範,開發針對細胞通訊的精准干預方案。

文末,張家銘醫師也呼籲大眾擺脫「意志力不足」的自我批判框架,理解中年肥胖實為生理系統的協調障礙。他強調唯有正確解讀脂肪組織的發炎訊號,透過科學方法重建細胞對話,才能實現真正可持續的健康管理,找回身體原有的代謝平衡與活力。(CTWANT)

【更多CTWANT報導】

買完房竟直接忘記!奇葩女28年後才想起 上門收房驚見陌生人傻了

另一半不上班整天家中廢 人妻狂工作月薪7萬!老公竟還有「這要求」最終她離了

女工作3年遭約談開除!人事稱她1年有6天「早退1分鐘」 公司下場糗了

留言衝人氣 3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