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林小姐出現間歇性發燒與右側腰痛長達一週,以為是感冒或肌肉拉傷,自行服用成藥並接受精油按摩,症狀卻持續惡化,體溫飆升至39度後才就醫,檢查發現罹患「右側腎膿瘍」。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腎臟科醫師曹祐慈表示,腎膿瘍是泌尿道感染未妥善治療後,細菌向上蔓延至腎臟實質,導致局部膿液積聚形成的感染。
「若延誤就醫,恐造成腎功能受損,嚴重時更可能引發敗血症、危及生命。」曹醫師指出,治療主要以靜脈注射廣效性抗生素為主,若膿瘍較大或難以吸收,則需進行經皮引流甚至手術處理。
「女性因尿道較短且位置靠近肛門,容易讓細菌入侵導致感染。」曹祐慈醫師解釋,若再加上憋尿、飲水不足或私密處潮濕等習慣,更易反覆感染。專科護理師凌雅琴補充,泌尿道感染若未及時治療,細菌可能逆行進入腎臟,引發腎盂腎炎或腎膿瘍,其症狀常被誤認為感冒或腰痠。

「持續高燒超過38.5°C、單側腰或側腹疼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頻尿、尿液混濁或排尿疼痛等,都是常見的腎臟感染表現。」凌雅琴提醒,這些症狀不容忽視。
所幸林小姐發現尚不算太晚,經住院接受靜脈抗生素治療並每日監測生命徵象與腎功能,治療十日後血液指數恢復正常,追蹤超音波顯示膿瘍已完全吸收,順利康復出院。
凌雅琴提醒,腰痛合併發燒絕非單純勞累或感冒,應盡速就醫釐清原因。女性平時應多補充水分、避免長時間憋尿,並保持會陰部清潔乾爽,才能有效預防泌尿道感染與腎臟併發症,守護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