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籲政府正視馬太鞍堰塞湖危機 李鴻源:等想逃就來不及

分享: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日前在網路節目「專家來了」中警告,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左側邊坡仍不穩定,一旦豪雨或地震再度發生,恐造成新一波崩塌與堰塞湖形成,但政府至今尚未就此進行正式討論。他指出,堰塞湖潰堤後洪水速度極快,洪峰僅需半小時就能抵達村莊,「等想逃已經來不及」。

李鴻源。(圖/中天新聞)
李鴻源。(圖/中天新聞)

李鴻源表示,堰塞湖一旦壩體崩塌,洪流威力極強、破壞力驚人。他擔憂的首要問題是左岸邊坡鬆動,豪雨可能引發大規模坍塌;第二個隱憂則是該地區地質脆弱,只要發生規模5級左右的地震,山體與砂土就可能滑落,形成新的堰塞湖。他呼籲政府必須密切監測此地區情況。

李鴻源以歷史事件為例說明,民國40年草嶺湖堰塞湖崩塌時,有74名工兵在搶修時罹難,遺體至今未尋獲。「不是不願處理,而是風險極高。」他解釋,馬太鞍溪堰塞湖地形特殊,除非動用直升機,否則難以進入現場。外界建議的爆破或開挖方式均存在巨大風險,爆破可能導致邊坡連鎖崩塌,而重機具進入現場,操作人員也可能在堰塞湖潰決瞬間喪命。

馬太鞍溪堰塞湖。(圖/林保署花蓮分署)
馬太鞍溪堰塞湖。(圖/林保署花蓮分署)

李鴻源強調,面對此類高風險地質災害,政府應統合各部門的研究與應變能力。他指出,目前農業部、內政部及經濟部等單位都在進行相關研究,但資源重疊、效率不彰,建議由國科會出面整合,並由行政院層級的政務委員統籌指揮,建立標準作業模式與長期應對機制。

李鴻源也呼籲修訂《災害防救法》,強化堰塞湖預警與資訊發布制度。他指出,近期出現多起誤報事件,顯示台灣對此類災害缺乏完整應變經驗,甚至連警報內容都未有明確規範。他強調,「堰塞湖的救援不是不願做,而是要在安全與專業的基礎上,建立科學化、系統性的處理機制。」

留言衝人氣 6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