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江蘇科技大學18日發布通報,確認該校「首席科學家」郭姓教師存在嚴重學術不端行為,校方已解除聘用協議並向公安機關報案。知情人士則透露郭姓教師已被警方帶走,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此前網路傳出郭姓教師涉嫌學歷造假、學術造假及侵占國家科研經費等問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綜合大陸媒體報導,近日有網友在社群媒體上爆料,稱曾任江蘇科技大學首席科學家的郭姓教師學歷實為高中生,其含金量頗高的「履歷」多處明顯與事實不符。且自稱發表SCI論文170餘篇、論文被引用6000餘次,但實際上卻「查無此文」。
根據今年5月21日《中國網》刊登的一篇新聞稿介紹,郭姓教師是大陸江蘇科技大學首席科學家、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還是國家重大人才工程A類創新人才、德國洪堡青年學者、美國金屬材料學會傑出科學家,並於2025年當選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在9月1日《中國經濟網》刊登的新聞稿中還提到,郭姓教師同時是2025年度何梁何利獎有效被提名人,並於2024年入選江蘇省高層次人才培養計畫「333工程」首席科學家(省部級)。

郭姓教師的公開履歷顯示,他1994年以陝西省高考狀元身分考入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專業,師從周惠久院士;1998年赴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從事奈米能源電池研究;2000年進入日本九州大學攻讀博士。2006至2023年間,他任德國國家科學院高級研究員及三一集團歐洲公司總工程師,與赫伯特·格萊特院士合作突破奈米金屬複合材料製備技術;2023年回國加入江蘇科技大學。
在學術成就方面,郭姓教師自稱主持國家級項目7項,發表SCI論文170餘篇,獲國際專利68項,主編學術專著3部;科研成果包括構建梯度奈米結構深度理論模型、開發超低溫服役特種合金等;研究方向涵蓋奈米結構材料、機器學習與材料計算交叉領域,講授《位錯理論》《晶體塑性強化機制》《金屬和合金相變理論》等課程。他還聲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16)、二等獎(2013)。
然而,記者查詢公開資料發現,這份含金量頗高的履歷中,至少可以查到包括高考狀元、研究成果、獎項、榮譽等多處明顯與事實不符的內容。

據《新京報》報導,江蘇科技大學人事處工作人員表示,郭姓教師未在人事處認定教師資格,「不清楚他的情況」。鎮江警方工作人員則表示,已介入調查此事。《現代快報》曾報導,涉事高校新聞宣傳科工作人員稱,郭姓教師已離職,對其是否涉嫌學術造假等問題,該工作人員則表示「不清楚,不了解」。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工作人員表示,郭姓教師的學生目前都已經安排了新的導師,不會影響學業。
作為承擔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的公共機構,高校在面對此類公共利益的問題時,持有否認和迴避的態度不應成為一種「下意識」的行為。正視問題、主動作為,才是維護自身聲譽和科研生態的關鍵所在。
目前根據江蘇科技大學的通報,2025年9月學校收到關於郭姓教師涉嫌學術不端的舉報後,立即啟動調查程序。經調查取證,校方認定郭姓教師確實存在嚴重學術不端行為,已按規定解除聘用協議,並對其團隊師生進行妥善安排。同時,學校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目前案件正在偵辦過程中。
校方在通報中坦承,在郭姓教師引進過程中存在材料審核把關不嚴等問題,將嚴肅問責,同時舉一反三,杜絕此類問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