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適逢二次大戰結束80周年,大陸今(3)日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進行大閱兵,展示包括東風-61、驚雷-1等多款新型戰略飛彈。空軍前副司令張延廷分析指出,此次閱兵展現大陸軍事發展已到達戰略拐點,並揭示四大特色。

大陸今年93閱兵分列式共分為:空中護旗梯隊、徒步方隊、戰旗方隊、裝備方隊和空中梯隊,其中在裝備梯隊的「高超音速導彈方隊」和「核導彈第一、第二方隊」中,展示了包括:東風-61、驚雷-1、東風-31BJ、東風-5C、巨浪-3等新款飛彈,以及先前閱兵中曾亮相的東風-17、東風-26等飛彈。
對此,張延廷今也在友台政論節目《新聞大白話》中分析,此次閱兵呈現四大特色。首先是展現大量AI智能、無人化裝備;其次是強調「網狀化、系統化作戰」概念,包括展示空警-500、600預警機和運油-20空中加油機,預期未來將以預警機搭配低軌衛星進行作戰。

張延廷進一步指出,第三個特色是匿蹤化技術的應用,包括無偵系列無人機、殲-20與殲-35戰機均採用匿蹤設計。其中殲-35具備多重用途,可同時作為海軍航母艦載機或空軍陸基戰機使用。
張延廷最後指出,至於核打擊能力方面,此次閱兵中展示的東風-5C洲際彈道飛彈共分彈頭、導引段、推升段三節,可攜帶10枚分導式核彈頭。而東風-61除具備長程射程外,可能還具備高超音速能力,這將大幅提升攻擊任務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