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一名70歲的老翁是B型肝炎帶原者,多年來都規律在腸胃科門診接受檢查追蹤,近期透過腹部超音波檢查追蹤時,發現肝臟約2公分腫瘤,進一步安排核磁共振檢查確認為肝癌,經醫師採取無線射頻燒灼術(RFA),術後兩天便順利出院返家。
老翁為B肝帶原者,近日就醫發現肝臟出現約2公分腫瘤,確診為肝癌。
(示意圖/photoAC)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黃仲岐醫師說明,肝癌主要是根據巴塞隆納臨床肝癌分期(BCLC Staging)標準,依據臨床指標將肝癌分成O期(極早期)、A期(早期)、B期(中期)、C期(晚期)與D期(末期),而該老翁為A期(早期)肝癌,早期肝癌病人的預後良好,可採取手術或無線射頻燒灼術(RFA)治療,清除腫瘤。
肝癌的治療方式多,手術治療、栓塞療法、無線射頻燒灼術、放射治療、標靶治療等,會依據患者的肝功能、腫瘤大小、腫瘤位置及腫瘤數量等狀況,溝通討論後,安排適合的治療方式。黃仲岐醫師說明,無線射頻燒灼術(RFA)俗稱電燒,是透過超音波影像導引定位,將治療針置入肝臟腫瘤,利用電流產生熱能來燒灼癌細胞。與手術相比,無線射頻燒灼術的傷口較小、術後恢復較快、疼痛度較低,適合治療早期肝癌,治療效果好。黃仲岐醫師強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早期肝癌有較多的治療選擇,且預後較佳,更能免去後續辛苦的放療、標靶治療等。
慢性病毒性肝炎感染者(慢性B型、C型肝炎)、肝硬化病人及有家族病史者,皆是肝癌的高危險族群。為此,黃仲岐醫師建議,可養成運動習慣、體重控制、不要過度飲酒,而慢性B、C肝炎患者應定期接受抽血檢查GOT、GPT等肝發炎指數、腫瘤標記以及肝臟超音波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資料來源:衛福部南投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