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嬤乳房痛怕拖累家人 忍到「潰爛」才就醫已是晚期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60多歲的陳阿姨由於工作因素和家人分居兩地,出現乳房疼痛症狀,但始終不肯正視,甚至想靠宗教信仰的力量撐過去。直到乳房病灶開始潰爛,才向家人開口求助。

陳阿姨終於願意就醫,但已經進展到乳癌晚期,只能接受保守緩和治療。(示意圖/資料庫)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回憶,陳阿姨和家人找上協會求助後,她馬上幫忙安排病人住家附近的醫院,也和醫師打過招呼,希望讓病人更安心接受治療,但出乎眾人意料之外,陳阿姨竟臨陣脫逃。後來在旁人不斷勸說下,陳阿姨終於願意就醫,但已經進展到乳癌晚期,只能接受保守緩和治療,儘管稍微找回生活品質,但還是難以阻止病情惡化,於今年6月病逝。

這段期間,黃淑芳和陳阿姨持續透過LINE聯繫,每天向她問好,關心她、鼓勵她,陳阿姨也在臨終前向黃淑芳道別、道謝和道歉,陳阿姨曾表示「如果當時有早一點接受治療,或許現在不會是這樣子」。

黃淑芳從事乳癌病友服務20多年,觀察到高齡癌友心態呈現兩極化,一端是鴕鳥心態,另一端則是樂觀豁達。前者覺得自己年紀大、活夠了,擔心治療費用造成子女負擔,因此不願正視病情,更不願意積極治療;後者則是覺得不甘心,好不容易活到這把年紀,兒女成群,終於可以享受天倫之樂,捨不得就這樣離開,因此更加正向樂觀地接受治療。

台灣癌症基金會癌友關懷教育中心主任游懿群發現,不少高齡癌友都是過去生活苦過來的,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他們面對挫折和承擔責任的能力較好,面對癌症病情也比較豁達,有很高比例願意積極接受治療。

嘉義聖馬爾定醫院曙光俱樂部會長陳季英提到,自己服務的乳癌患者多數和兒女分開生活,罹癌後家人為了照顧媽媽,反而讓她獲得和家人相處的寶貴時間,這些患者感覺自己是被照顧的、沒有被遺棄,心理上的富足,或許對治療效果也有幫助。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