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對伊朗發動「午夜鐵鎚」行動,引發伊朗報復,但分析普遍認為,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領導的神權政府首要目標仍是「維穩」,避免與美國直接衝突。不過以伊衝突中,伊朗長期盟友俄羅斯和中國大陸,卻沒有實質給予伊朗幫助,只有發生譴責美國。中天節目《跟著怡琳看世界》主持人孫怡琳,帶您了解,俄羅斯對盟友伊朗和北韓的差別待遇。

抵抗軸心乏力 中俄態度消極
伊朗長期倚賴的「抵抗軸心」盟友,包括黎巴嫩真主黨、哈瑪斯及葉門胡塞組織,自2023年以來遭以色列重創,實力大幅削弱,難以支援伊朗。而戰略伙伴俄羅斯與中國雖口頭譴責美國,卻未提供實質援助。俄羅斯因烏克蘭戰爭分身乏術,中俄兩國對伊朗的支持僅限於外交層面,凸顯德黑蘭在國際上的孤立處境。
政權更迭迷霧 內部矛盾浮現
伊朗神權政府是否可能垮台?國際危機組織專家瓦茲指出,革命衛隊內部部分成員對哈米尼的領導風格不滿,認為其過於保守,導致伊朗威懾力下降。然而,即便哈米尼下台,伊朗也可能陷入權力真空的混亂。流亡海外的巴勒維王室缺乏民意基礎,境內少數族群與反對派亦無足夠組織能力,民主轉型前景渺茫。

俄朝合作緊密 對比伊朗遭冷落
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對伊朗與北韓的態度差異明顯。北韓透過軍援俄羅斯換取防空系統、能源及技術,甚至派兵參與烏克蘭戰爭,雙方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定》深化合作。反觀伊朗雖提供無人機技術,卻未獲俄羅斯同等回報,凸顯莫斯科的現實考量。分析認為,俄羅斯不願為伊朗與美以衝突,反而優先修復與美國關係。
區域平衡動盪 北韓趁勢崛起
俄烏戰爭為北韓帶來戰略紅利,金正恩政權透過軍火交易與實戰經驗累積,大幅提升軍事實力。專家警告,北韓可能藉此強化對美談判籌碼,甚至威脅東亞穩定。然而,俄羅斯對尖端技術轉移仍持謹慎態度,避免直接觸怒美國。
當前伊朗面臨內外交困,神權政府的穩定性將直接影響中東局勢。而俄羅斯與北韓的緊密合作,則可能重塑東亞安全架構。國際社會正密切關注,這場地緣政治博弈是否引發更廣泛的連鎖效應。
請鎖定每週六晚上7點《跟著怡琳看世界》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