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F經國號戰機首飛35週年 漢翔:國機國造的驕傲

分享:

記者李俊毅/綜合報導

IDF經國號戰機現為我國空軍三型主力戰機之一,也是國人自研自製的先進戰機。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35年前的今天,由時任飛官吳康明上校駕駛IDF經國號戰機原型機(編號10001)性完成歷史性首飛,讓中華民國的空防迎來跨時代里程碑。

IDF經國號戰機。(圖/中天新聞)

《軍聞社》28日報導,民國78年5月28日,由吳康明駕駛著IDF經國號戰機原型機(編號10001)迎來歷史性的首飛。漢翔公司今日表示,35年過去,流過的汗水血淚,都已化作收成的喜悅,國人自研自製的先進戰機IDF經國號,代表我國擁有製造、測試、修改、武掛、升級等自主權,把所有知識與科技掌握在手中,這就是國防自主,這就是國機國造。

民國77年12月10日,首架原型機(A1)出廠,在全國矚目下,A1機由吳康明上校駕駛,以滑行姿態進入典禮會場,他形容這段滑行「背負著全體研發人員多年來的心血」。並在故前總統李登輝命名「經國號」後,IDF戰機正式開啟了緊鑼密鼓測試的時代。

民國78年5月28日,機務、場地、人員、攝影、救護,都已確認完善各自待命,試飛管制室內不分階級,眾人聚精會神,屏息等待,吳康明老師起動發動機,駕著機號10001的首架原型機進入跑道,隨後鬆煞車,高速滑行,油門持續加大,當機身騰空而起,彷彿全國都響起了掌聲與歡呼聲。經過22分鐘的飛行,首飛任務於10:43完美落地,這一刻,寫進了中華民國的歷史。

IDF經國號戰機。(圖/中天新聞)

IDF共有4架原型機,每架各自擔負不同的測試任務,其中編號10002的2號原型機(A2),主要負責低空高速擴張飛行測試。A2機於78年7月29日,由試飛官伍克振上校完成首飛。10003原型機(A3),於民國79年1月10日首飛,試飛官為陳康定中校。10004原型機(B1),於民國79年7月10日首飛,前座試飛官祝安麒少校,後座朱泰樺中校。

IDF戰機在完成首階段研發及量產後,國防部展開「翔昇計畫」,自民國90年起,用七年的時間,以研製兩架原型機(10005、10006)為標的,單座機(10005)於95年10月4日升空,雙座機(10006)在96年3月15日升空,並在兩週後的3月27日,由陳水扁總統為翔昇機命名為「雄鷹戰機」。

民國93年8月14日桃園縣政府、國防部、經濟部、交通部聯合舉辦規模空前盛大的「桃園國際航空嘉年華」,而IDF的特技飛行表演,正是開幕的重頭戲。當日由吳康明老師親駕IDF(A3)機上陣,幾個轉彎後急速爬升、翻滾、倒飛,高難度動作接二連三,地面上的民眾仰起頭,歡呼聲不絕於耳。

機尾號10003是IDF第三架原型機(A3),後來常作為吳康明老師執行Solo Demo性能展示用機。此次是漢翔公司首度公開的空中展演,也是IDF首次在國人面前高難度性能展示,再次寫下屬於IDF的榮耀時刻。

IDF研製是我國航空史的光輝歲月,回首來時路,沒有IDF,就沒有今日中華民國的空防,更不會有後來F-16及幻象2000的引進。

民國109年6月10日,新式高教機「勇鷹」首飛,由路志元、管延年兩位教官駕駛,並由吳康明老師親自擔任地面上的安全飛行員(safety pilot),在兩架IDF的隨伴下,完成首次升空。距離IDF的首飛,足足間隔30年,「國機國造」終於再次飛上藍天,完成了薪火相傳。

直到現在,為勇鷹高教機的飛行測試擔任隨伴機,仍是IDF的其中一項任務。仰望天空,我們也許能夠幸運看見這兩架國人自製的飛機,一起翱翔天際。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