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寶電子大陸廠走入歷史 謝金河揭台灣「脫中入美」代價

分享:

金仁寶集團旗下金寶電子1996年成立的東莞廠於11月18日正式停產解散,30年歷史就此劃下句點。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謝金河提到,東莞的製造業萎縮已持續很長的時間,昔日繁華景象早已不復見,過去台商投資中國,現在投資美國,全球「脫中入美」格局成形,台灣以台積電的1,650億美元為基礎,很可能擴大到4,000億美元。

金寶電子示意圖。(圖/張貴翔攝)
金寶電子示意圖。(圖/張貴翔攝)

隨著最後一批員工拿到N+1補償後離廠,金寶電子東莞廠11月18日正式停產解散,該廠高峰時期員工人數突破萬人,曾一度躋身東莞出口十強企業,期間總投資超1億美元。

謝金河在臉書發文提及,金寶電子結束了從1996年成立的東莞廠,3,000多名員工失去工作。其實東莞的製造業萎縮已持續很長的時間,昔日繁華景象早已不復見。最近中日交惡,更加速日商從中國撤離,今年前10個月日本對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銳減83%,情況會更加惡化。

川普。(圖/美聯社)
川普。(圖/美聯社)

謝金河說,2025年川普上任,他的關稅棒子加上赴美投資,製造業重返美國,正逐漸改變過去的產業布局。1990年代全球投資中國是主旋律,台商一窩蜂西進,成為促進中國經濟崛起的推手,很多台商也因為投資中國而壯大。

謝金河表示,從台灣的出口結構可以看出新一輪的變化正在形成。今年10月台灣對美國出口211.35億美元,占比34.2%,對中國出口143.17億美元,占比23.2%,這是占比差距最大的一個月。今年前10月台灣對美國出口1,516.21億美元,年增63.3%,對中國出口1,388.91億美元,年增13.1%,這是出口美國首度超越中國的新紀錄。

謝金河。(圖/截自謝金河臉書)
謝金河。(圖/截自謝金河臉書)

同時,台灣對美國的順差拉升至1,119.93億美元,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739億美元,而對中國的順差是631.33億美元,和美國有一段差距。從占比更可以看出「脫中入美」的新格局。

謝金河說,2020年台灣出口到中國的占比是43.9%,美國是11.7%,今年前10月,美國占比是29.5%,10月拉升至34.2%,對中國前10月占比27%,10月再降到23.2%,這個變化非常值得關注。

謝金河認為,今年AI是主戰場,台灣的ICT和半導體產業都和美國緊密結合,過去台商投資中國,現在投資美國,接下來是川普要求各國投資美國資金到位,台灣以台積電的1,650億美元為基礎,很可能擴大到4,000億美元,這個「脫中入美」新格局,也會對企業未來帶來巨大影響和變化。

※本文授權自工商時報,原文:30年歷史電子廠曲終人散 謝金河曝台灣「脫中入美」的代價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記憶體熱翻 但台廠只能喝湯?謝金河揭殘酷真相

台塑四寶翻身機會來了!謝金河:南亞是四寶的新轉捩點

全球股市「關鍵五國」台灣名列其中 謝金河說重點在台積電「旁邊」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