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疾管署統計,今年全台累計15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其中7例死亡,為近6年同期最高,隨著9月開學,又進入腸病毒「延長賽」,醫師表示,今年流行的病毒型症狀並非典型的手足口病,而是以咳嗽、流鼻水等類似感冒的表現為主,同時也有孩子短時間內連得2次腸病毒。

隨著開學,校園裡的孩童開始密集接觸,除了常見的感冒、咳嗽,腸病毒堪稱是「大魔王」。由於今年死亡案例多,再加上適逢開學,讓醫療院所與家長都繃緊神經。
彰化秀傳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陳勇全指出,今年流行的病毒型不同於往常,例如腸病毒D68型,症狀並非典型的手足口病,而是以咳嗽、流鼻水等類似感冒的表現為主,容易讓家長誤判,提醒若在喉嚨發現潰瘍,就要提高警覺。陳勇全說,腸病毒雖然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感染,但學齡前幼兒仍是最脆弱族群,兩歲至三歲以下的幼兒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展,一旦感染更容易出現重症。
兒科醫師吳昌騰則在臉書發文,稱開學僅2天就有一名孩子3周內2度感染腸病毒,他解釋,腸病毒種類眾多,免疫沒有交叉保護,因此很可能反覆感染。吳昌騰表示,媽媽已經跑了兩趟門診,醫師們都建議再觀察,但小孩發燒一直沒退,食慾也降低,讓媽媽覺得有些奇怪。吳昌騰先觀察小孩外觀、檢查體溫,發現他的咽峽部有紅斑與小潰瘍,當即判斷為腸病毒感染。

吳昌騰描述,媽媽聽到腸病毒後愣了一下,透露小孩三個禮拜前才得過腸病毒,為何現在又被感染?吳昌騰解釋,腸病毒的型別很多,免疫沒有交叉保護,因此的確很可能「短期內再來一次」。他提醒,腸病毒再感染很可能是不同血清型的腸病毒感染造成的,家族成員很多,再次感染並不罕見,在治療上還是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家長要提高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