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7死!嬰出生10天高燒染腸病毒重症 仍在ICU

分享:

疾管署2日公布,上週新增2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均為中部未滿月男嬰,感染伊科病毒11型。其中1名男嬰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另1名已康復出院。

疾管署2日公布,上週新增2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均為中部未滿月男嬰,感染伊科病毒11型。(圖/疾管署)
疾管署2日公布,上週新增2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均為中部未滿月男嬰,感染伊科病毒11型。(圖/疾管署)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今年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已累計15例,其中7例不幸死亡,為近6年同期最高。在15例中,新生兒重症病例佔12例,全數感染伊科病毒11型,當中6例死亡。

疾管署指出,目前社區監測仍有伊科病毒11型活動,新生兒感染腸病毒併發重症風險持續存在。近期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呈現持平趨勢,第35週(8月24日至8月30日)門急診就診計7,534人次,與前一週的7,548人次相當。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主,其次為伊科病毒11型及克沙奇A6型。

疾管署呼籲,新生兒一旦出現發燒或低體溫、活力不佳、喝奶量變少等症狀,應立即就醫。(圖/疾管署)

針對新增的2例重症病例,疾管署表示,第1名個案因母親產後發燒住院觀察,出生第5天即出現血氧下降情形,隔天因活動力下降而轉院治療,並出現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異常及肝指數上升等疑似敗血症徵候,所幸經治療後病情穩定,目前已出院返家。

第2名個案則因早產住院,出生後第10天發燒,隔天因活動力不佳並出現疑似敗血症徵候而轉院治療,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

疾管署呼籲,新生兒一旦出現發燒或低體溫、活力不佳、喝奶量變少等症狀,應立即就醫,因為未及時治療可能發展為心肌炎、肝炎、腦炎、多發性器官衰竭等重症,嚴重威脅生命。適逢開學期間,教托育機構應加強環境清潔消毒,並教導學童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