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不少民眾喜歡藉由咬食冰塊、享用古早味剉冰來消暑解渴,不過,牙醫師警告,這些看似無害的習慣可能對牙齒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嚴重者甚至可能導致牙齒斷裂需要拔除。

牙醫師曾柏鈞在個人社群平台上特別提醒,許多人在喝完冰飲後習慣性地咬食剩餘冰塊,這個習慣看似能帶來一時的清涼感,但實際上卻可能對牙齒造成嚴重的損害。
曾柏鈞解釋:「長期咬食冰塊不僅會導致琺瑯質磨損,更可能造成牙齒敏感,甚至引發細微裂痕。」這些看似微小的傷害,若未及時處理,隨著時間推移可能逐漸擴大,最終導致牙齒斷裂的嚴重後果。

對於台灣傳統特色小吃中備受歡迎的古早味剉冰,曾柏鈞也提出警示。由於這類冰品通常會採用較大顆粒的冰塊,質地較為堅硬,在享用過程中很容易對牙齒造成傷害。他進一步說明,雖然輕微的牙齒裂痕可以透過適當的填補物進行修復,但如果裂縫延伸至牙根,將會造成更嚴重的口腔健康問題。
除了冰塊和剉冰,曾柏鈞也分享了「牙醫師不碰的食物」清單,特別強調碳酸飲料的危害。他指出,碳酸飲料中的酸性成分會侵蝕牙齒表面的琺瑯質,若長期飲用可能引發酸蝕症。同時,黏性較高的甜食因不易清潔,容易殘留在牙齒縫隙中,大幅增加蛀牙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