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食道癌化療後病況反惡化!靠「免疫治療」重拾健康

分享:
0:00
volume_up

文/健康醫療網

【作者/蔡誠】一名65歲男性因吞嚥困難就醫,被診斷出食道癌晚期,施以一線化、放療六個月後病況反惡化,癌細胞轉移到腹部淋巴。長期化療下噁心、嘔吐等副作用強烈,卻又未能讓病況好轉,本要退休享樂的年紀遭此困境,讓他深感絕望一度想放棄治療。聽從醫師建議二線使用免疫藥物治療,不只腫瘤縮小、病況得以控制,副作用也大幅降低。患者開心表示現在不只可以出去從事自己喜歡的釣魚活動,也多了跟家人相處的時光。

楊展庚醫師提醒,為提早發現、治療,民眾若出現吞嚥困難、體重減輕、胸後疼痛、乾咳或甚至咳血症狀,都建議即刻就醫安排檢查。(圖/翻攝自健康醫療網)

菸、酒、檳榔為食道癌最常見成因 發現不易導致確診多已晚期

食道癌為國人前十大癌症,2020年全台有近2000人因食道癌死亡,患者五年存活率更僅12-15%。存活率低主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根據癌症登記報告,超過七成食道癌患者確診時已為第三、第四期。

桃園長庚醫院腫瘤科講師級主治醫師楊展庚解釋,近年來台灣食道癌患者越來越多,最常見成因不外乎三大不良習慣:抽菸、喝酒、嚼檳榔,其他危險因子還有長期愛喝熱湯、愛吃醃漬品、有催吐習慣、胃食道逆流等。

楊展庚醫師提醒,為提早發現、治療,民眾若出現吞嚥困難、體重減輕、胸後疼痛、乾咳或甚至咳血症狀,都建議即刻就醫安排檢查。

突破過往治療困境 免疫治療成二線新選擇

過去二十年來,絕大多數食道癌患者第一線治療仍以化療、放療為主,以化療藥物及放射線破壞、影響癌細胞新陳代謝,但有些化療藥物會刺激中樞神經及骨髓造血系統,可能造成強烈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血球數量降低而增加感染風險等。

楊展庚醫師表示,食道癌患者本就吞嚥困難,再加上化療後噁心、嘔吐會更加影響食慾,掉入吃不下又體重減輕的惡性循環。近來免疫藥物治療研究推進,跟傳統化療不同,免疫治療的目標針對人體免疫系統而非癌細胞本身,活化免疫系統使免疫細胞成功標記癌細胞並加以消滅,是利用自身天然防禦機制來對抗癌症的治療方式。

若病患一線治療產生嚴重副作用或成果不彰,也可以跟醫師討論二線換成免疫藥物治療,提供食道癌患者另一項二線治療選擇。

免疫藥物治療副作用低 延長食道癌患者整體存活期

楊展庚醫師說明,免疫藥物治療也有可能攻擊正常細胞,引發身體發炎反應,包括皮膚、腸胃道等部位,但大多較輕微,嚴重不良反應比例不到一成,相較傳統化療不只副作用降低,也能延長患者整體約2~3個月存活期。

免疫藥物治療發展性高 結合化療提升協同效益

楊展庚醫師提醒,患者若有自體免疫相關疾病,或曾經有進行肝、腎臟移植,而持續服用免疫抑制藥物者,須主動跟醫師討論,可能較不適合使用免疫藥物治療。

不過除此族群外,楊展庚醫師也持續看好免疫藥物治療的發展性,可能也能運用在食道癌早期患者的治療。患者在術前以化療、放療進行術前輔助治療後進行手術切除,若術後仍有殘餘癌細胞組織,再使用免疫藥物作為術後輔助治療消滅殘餘癌細胞,可大幅降低食道癌復發機率。

【延伸閱讀】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