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台灣目前約有400多萬人罹患高血壓,平均每4名成年人就有1人患有此疾病。專家指出,許多高血壓個案與不當的飲食習慣有關,特別是現代人頻繁的外食行為。

營養師劉雅惠在臉書粉專「營養師Emma」發布影片指出,外食族常見的兩大飲食習慣可能增加罹患高血壓的風險。第一個地雷是過度喜愛喝湯,她解釋,許多外食店家的湯品普遍過於鹹,攝取過多鹽分會導致腎臟增加鈉離子的回收,連帶使血管內的水分增加,進而造成血壓上升。
第二個地雷則是經常食用高脂肪食物,尤其是動物內臟、肥肉等含有大量飽和脂肪的食物。劉雅惠表示,長期攝取這類食物會導致血管壁增厚、彈性變差,最終造成血壓升高。她特別強調,民眾往往只注意鹽分的攝取,卻忽略了油脂的攝入量,實際上兩者對血壓的影響同樣重要。

國民健康署指出,高血壓是多種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包括糖尿病、腎臟病、腦中風等疾病。由於血壓升高時往往沒有明顯症狀,容易被民眾忽視。該署建議民眾應從年輕時期就培養健康的生活型態,包括採取低油、低糖、低鹽及高纖維的飲食習慣,同時避免菸酒,並保持每天至少30分鐘的運動習慣,才能有效預防及管理血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