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25歲的外籍教師左邊鼻子不明原因流鼻血已經持續三個禮拜,每次都是一陣一陣的,有時會突然出現大量鮮血,去診所檢查,沒有找到流鼻血的原因,也未發現出血點。
約四公分大的水蛭藏在艾瑞克的鼻腔裡,導致病人不時流鼻血。(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他至台北慈濟醫院就醫,耳鼻喉科醫師蔡祐任詢問病史發現病人前陣子曾到山區玩水,遂以軟式的鼻內視鏡仔細檢查鼻腔的每個孔洞,最後在病人中鼻道處發現一坨約4公分大的水蛭,透過器械在不傷害鼻道的情況下將之移除,解除水蛭掉入喉嚨深處或氣管的危機,也避免外來物造成細菌感染的風險。
蔡祐任解釋,鼻腔是呼吸系統的一部分,由鼻中膈分成左右,前有鼻孔,後接咽喉,中間則有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構成的不同腔室與許多皺摺、縫隙。每個人一生都會有數次流鼻血的經驗,「鼻血」在耳鼻喉科也是相當常見的症狀,而醫師要從繁複的鼻腔構造中找到出血原因與出血點並不容易。因此當病人因為流鼻血來到耳鼻喉科門診,出血量、型態、以及出血點是臨床醫師主要評估的三大面向,除了詢問詳細病史,也會以理學方式,藉由足夠的光源進行探查,並以軟式鼻內視鏡詳細檢查鼻內構造。
蔡祐任指出,不同於老年人可能因為多重共病、用藥導致的鼻血,造成年輕人流鼻血的原因通常是過敏性鼻炎、鼻腔異物、鼻腔腫瘤與外傷。尤其台灣有四成的青少年受過敏性鼻炎所擾,其中小朋友特別容易因為鼻腔黏膜浮腫、血管豐富,導致一打噴嚏或揉挖鼻子就造成鼻中膈附近的出血,流鼻血的症狀會更為明顯。
其次則是鼻內異物,這種情況多見於孩童誤將水銀電池、豆類和彈珠等物品塞入鼻孔,挖不出來,甚至越挖越深,造成鼻血。而異物若未及時取出,有可能掉入氣管或呼吸道導致窒息。較少見的情況則是惡性腫瘤或血液性疾病如凝血功能障礙、白血病等,最後,運動、碰撞造成顱顏的外傷也會導致鼻出血。
蔡祐任說明,本次的個案是因水蛭寄生於鼻黏膜上導致鼻血,也是屬於外來物,臨床上雖然偶爾有案例,但仍屬少見,蔡祐任解釋,水蛭通常會吸附在人體傷口附近吸血,但血吸過多就會從口器旁流出來,導致病人會出現一陣陣鼻血的情形。所幸水蛭在醫師的協助下順利取出,免於活體生物掉入個案氣管的風險。
蔡祐任醫師看診示意照。(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夏天是水蛭活動的旺盛期,蔡祐任特別提醒,民眾如果去山林間戲水,要盡量避免口鼻沒入水中,而在山林戲水後若出現不明原因的鼻血,應至耳鼻喉科就醫,避免自行嘗試自行挖出水蛭,以免水蛭逃至鼻腔深處。
一般的流鼻血可以透過捏住鼻中膈前端的方式加壓止血,若血流不止,臨床醫師會透過血管收縮的藥物作鼻部填塞控制出血,或針對部分較嚴重的病人施以雷射燒灼手術,減少出血情況。除非是惡性腫瘤破裂導致的大出血,不然一般鼻血是不會造成生命危險的。
許多民眾在看到鼻血的當下會因緊張而將頭向後仰,對此,蔡祐任強調,正確的做法要將頭往前俯視,讓血流出來,以免大量鮮血倒流進呼吸道,造成嗆咳、噎到,若情況嚴重恐因呼吸道阻塞致死。蔡祐任提醒,若民眾在一天內發生一次以上,或超過三天都在流鼻血而未改善,務必到耳鼻喉科就診,找出明確原因,切勿相信止血偏方或嘗試塞東西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