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但夏天暑氣未消!呼吸道、腸胃道系統易出問題

分享:

轉眼今天就是24節氣中的立秋,中醫師提醒,夏秋交替氣候變化劇烈,常見呼吸道、腸胃道等2大系統出問題,尤其老人、小孩等體質較弱者,更易感冒、發燒,不注意恐反覆發作。

中醫師提醒,夏秋交替氣候變化劇烈,常見呼吸道、腸胃道等2大系統出問題。(圖/Photo AC)

立秋代表秋天開始,執業中醫師曾雴瑜指出,台灣屬於亞熱帶氣候,有句台灣諺語說:「立秋煎鰗鰍」,意思是立秋雖然已屬秋季,但此時節暑氣還一時難消,加上天氣仍然炎熱,連泥鰍都曬死在田裡。

歷經夏天高溫,立秋後天氣逐漸涼爽。曾雴瑜提醒,夏秋交替時氣候變化劇烈,容易使人體的免疫力下降,老人、小孩等體質較為虛弱者難以適應就容易感冒、發燒,若不多加注意易使舊病復發或誘發新病。

他說,這時候常見2大疾病發作,首先是氣喘、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秋天是感染性疾病的高發期,「黃帝內經」便提到,秋季時燥邪之氣容易侵犯人體,因此稍微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呼吸道疾病。另外則是要當心腸胃道鬧脾氣。

立秋氣候悶熱、潮濕,人體臟腑中屬脾胃最易受到損害。(圖/Photo AC)
立秋氣候悶熱、潮濕,人體臟腑中屬脾胃最易受到損害。(圖/Photo AC)

「立秋氣候悶熱、潮濕,人體臟腑中屬脾胃最易受到損害,故立秋時節以清熱利溼、補脾和胃為調養重點。」曾雴瑜建議,適合多吃具有健脾祛濕、清熱解毒功能的食物,如玉米、胡蘿蔔、南瓜、薏仁、冬瓜等。與肉類食物相比,此時節的蔬菜、水果淡補功效要更為突出。

但要特別注意的是,立秋後若繼續生食大量的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病。曾雴瑜表示,立秋時節,夏季的瓜果類產量依然相當豐足,雖然具有止渴潤燥的功效,大多數瓜果其性味都偏於寒涼,吃多了反而助長體內濕邪之氣,可能會損傷脾胃,尤其脾胃虛寒的人更應小心食用。(中央社)

 文章授權轉載自《中央社立秋但夏天暑氣未消 中醫師提醒常見2疾病發作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