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近期接受專訪時提出「台美晶片五五分」的構想,引發關注。台北市議員、前台積電資深工程師曾獻瑩直呼欺人太甚,他認為現在應設法應緩和兩岸局勢、降低地緣政治風險,爭取談判空間。

曾獻瑩今天(30日)表示,近來美方拋出晶片製造「五五分」的要求,還要我們全面配合其國安節奏,產業界對成本、人才與台灣在供應鏈中的地位都憂心不已。身為台北市議員、也是前台積電資深工程師的他,必須直言:賴政府對美近乎全面配合,已讓台灣在關鍵產能與佈局上愈來愈被動,簡直被「軟土深掘」。
曾獻瑩認為,台灣用幾十年打造的半導體生態,不是說分就分。「五五分」不只欺人太甚,更凸顯談判天平失衡。當台灣被視為高風險地緣門戶,任何議題都會被放大索價;而在國防、科技與經貿上過度單邊化,缺乏風險分散,只會讓我們承擔超額不確定性,競爭力與議價力同步受損。談判不能被單一敘事綁架,國家策略要能進退有度。

曾獻瑩建議「緩和兩岸、以拖待變」,用務實策略爭取時間與空間:兩岸降溫,恢復交流,鼓勵地方與民間互動,營造和平氛圍,降低國際對兩岸風險評估;談判紅線,對產能外移、技術移轉、敏感數據揭露與分潤上限設下邊界,重大條件納入國會監督,守住技術主權與商業機密;財務緩衝,設立地緣風險緩衝工具,提供回流或在地增產的稅負與融資支持,避免企業為迎合外部時程做出不可逆投資;市場分散,擴大與歐盟、東協、印度等市場的制度型連結,對美保持多軌互動並堅持互惠,以多邊壓力平衡雙邊談判。
曾獻瑩指出,以拖待變,就是戰略耐心。美國也面臨內外壓力,政策可能很快調整。供應鏈重整尚未定型、各國補助規則仍在變動,我們更應以時間換取空間;即便不得不承諾,也要分階段承諾、分批到位,避免一紙長約把自己鎖死,更要防止過度讓利。

曾獻瑩呼籲,不要把台灣產業前途綁在單一大國的節奏上。和平與穩定才是最強的產業政策。只要兩岸風險下降,外資評價就會修復,企業才能在更公平的條件下與各方談判,把關國家利益與產業主導權。面對「五五分」,賴政府該拿出策略,先降低兩岸風險、保持戰略耐心,用務實與和平守住台灣的科技底盤與就業,讓談判回到對等、可持續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