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美貿易戰恐在全球引發難以預測的連鎖反應

分享:

美國《紐約時報》分析,美國與中國大陸兩大經濟體之間的關稅和貿易限制,正以難以預測的方式在全球經濟中引發連鎖反應。儘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4日發布了最新經濟報告,預測增長趨緩,但這份報告卻難以真正反映當前全球經濟所面臨的混亂局勢。

中美關稅和貿易限制,正以難以預測的方式在全球經濟中引發連鎖反應。(圖/美聯社)

這場貿易戰的火苗仍在不斷蔓延。14日起,美國針對進口木材、傢俱和廚櫃等商品的新一輪關稅正式生效,預計將直接推高美國國內的房屋建造成本。同時,中美也開始對彼此的船舶徵收更高的港口費用。

中美兩國互相徵收更高的港口費用。(資料照/美聯社)

大陸方面亦迅速採取反制。10日,北京大幅收緊了稀土的出口管制。稀土是製造半導體、手機、風力渦輪機以及幾乎所有現代電子設備的關鍵材料。此外,用於電動車電池生產的設備限制也計劃於下個月啟動。這些舉措表明,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已從商品擴展到高科技供應鏈的命脈。

倫敦商學院教授理查德·波特斯(Richard Portes)指出:「美中關係極不穩定,人們很難預測哪一天又會發生什麼,這正是本屆政府的典型特徵。」

兩大超級大國之間的緊張關係,正讓幾乎所有其他國家捲入其中。如中國大陸對金屬和磁鐵的限制將影響這些材料並在歐洲境內跨境運輸的歐洲汽車製造商。此外,針對大陸製造船隻所徵收的稅費,甚至適用於停靠美國港口的非中國大陸航運公司。14日大陸政府加強了報復力度,將南韓韓華航運公司的五家美國子公司也列入制裁名單中。

國際盟友陷入困境

為了減輕來自美國的壓力,像墨西哥這樣的國家——同時也是中國大陸汽車的主要買家——在川普政府的強力遊說下,上個月提議對中國大陸汽車加徵50%的關稅。這反映出各國正面臨著「選邊站隊」的巨大壓力。

兩大超級大國之間的緊張關係,正讓幾乎所有其他國家捲入其中。(資料照/美聯社)

在亞洲,印度因持續購買俄羅斯石油而遭到白宮徵收高達50%的印度商品關稅。作為回應,印度總理莫迪七年來首次訪問中國大陸,出席一場安全與經濟會議。此舉被解讀為新德里向華盛頓發出的訊號:印度有足夠的盟友來應對懲罰性措施。

保護主義在歐盟蔓延

即使是非直接目標的國家也深受其害。在美國宣布對鋼鋁產品徵收關稅後,歐盟隨後也宣布對進口鋼鐵徵收50%的懲罰性關稅。儘管歐盟的行動被稱是針對中國大陸的「傾銷」行為,但也旨在增強與美國的談判地位。

然而,這項政策卻意外重創了英國鋼鐵業,因為英國有近80%的鋼鐵產品出口到歐盟,使英國成了這場爭端中的無辜「旁觀者」。這種保護主義的衝動也傳染給了加拿大、巴西和墨西哥等國,它們紛紛採取措施保護本國的鋼鐵製造商。

儘管全球經濟增長在美中兩國同步放緩,短期與長期前景普遍存在不可預測性。但倫敦商學院教授雷齊婭·賴希林( Lucrezia Reichlin)認為,全球經濟仍將保持高度整合狀態,即使全球經濟重心正在從西方轉向亞洲。波特斯則總結表示:「中國擁有穩定、明確且堅定的目標;而川普政府的觀點和政策卻是每天都在變化。這種巨大的不確定性,對全球經濟造成了深遠後果。」

留言衝人氣 3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