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關係持續緊張,關稅壁壘不斷升高,使雙邊經濟脫鉤的議題再次成為焦點。近日,大陸電商及產業數智化平台「億邦動力(Ebrun)」引述多位大陸外貿業者與美國買家指出,由於美國企業的庫存普遍僅能支撐兩至三個月,未來數月可能出現新一波採購潮,而大陸仍是主要補貨選項之一。大陸業者普遍認為,「堅持就是勝利」。

報導引述上海一名從事房車遮陽棚出口的業者丁林鋒表示,儘管關稅不斷上調,但美國客戶仍在積極下單,並要求照常出貨,「他們怕沒有貨」,丁林鋒說。他表示,多數客戶的庫存最多也只能撐三個月,預期屆時補貨需求將再度湧現。
亞馬遜平台的美國買家Adriana Range也透露:「我需要貨,關稅會讓成本變高,但若缺貨導致客戶流失,損失更大。」她坦言,與其冒險斷貨,不如承擔關稅成本,持續從大陸進貨。
根據美方統計數據,目前美國零售與批發商的庫存總值約為1.3至1.5兆美元,而月均零售額約為6000至7000億美元,意即整體庫存約可支撐兩個月。報導指出,屆時美國企業將面臨補貨壓力,但開發新供應鏈所需流程繁瑣,包括實地考察、洽談、打樣、測試到量產出貨,難以在短期內完成。

報導指出,即便面對高達145%的關稅,仍有部分美國企業選擇持續從大陸採購。其中,美國電商公司CEO Carlos Alvarez直言:「大陸供應鏈目前仍然無法替代。在我們談論合作廠商時,即使不明說國家,大家心中仍是默認大陸。」他認為,大陸供應鏈在人才、產品多樣性與整體效率方面的優勢,短時間內難以被超越。
有鑑於此,部分美國買家已開始提前備貨,避免斷鏈風險。報導總結指出,面對成本與風險的抉擇,多數買家仍將大陸視為不可或缺的供應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