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哈佛醫學院體系研究團隊最新研究顯示,超過半數的人都有按下貪睡鍵的習慣,但這個行為不僅無法讓人更有精神,反而可能導致睡眠品質降低,使人更難以清醒。

這項發表於2025年5月《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的研究,分析了2萬1000多名智慧手機使用者、超過300萬筆的睡眠紀錄。研究結果顯示,56%的受試者有按下貪睡鍵的習慣,平均每天多賴床11分鐘,部分受試者甚至會貪睡長達20分鐘。
神經內科醫師鄭淳予在臉書粉專「鄭淳予醫師。腦神經科學博士」指出,研究發現越晚睡的人越容易貪睡,生活作息不規律者的貪睡頻率也較高。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有貪睡行為,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與育兒、家務與工作等多重負擔,導致普遍睡眠不足有關。

研究進一步指出,清晨時段是快速動眼期睡眠(REM sleep)的高峰期,這個階段對大腦記憶和情緒調節扮演重要角色。當人們按下貪睡鍵時,雖然以為獲得額外休息時間,實際上卻只是進入品質低落的淺眠狀態。
鄭淳予表示,研究團隊認為,每次被貪睡鬧鐘打斷都會中斷原本的睡眠週期,導致睡眠變得零碎片段化。長期下來,不但無法真正消除疲勞,反覆被吵醒還會延長睡眠慣性(sleep inertia)帶來的昏沉感,使人更難以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