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連霸前議員柯玟伶「膽道癌」逝! 2類食物少吃 醫曝4症狀快就醫

分享:
0:00
volume_up

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日前曾在台北縣、現新北市三重、蘆洲區連任5屆議員的柯玟伶,因膽道癌病逝,享年75歲。許多人或許對「膽道癌」較為陌生,許多人或許對「膽道癌」較為陌生,但因此病過世的名人不少,包括前駐泰代表李應元、資深歌手美黛、香港資深藝人沈殿霞日本女星川島直美、日本任天堂社長巖田聰、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之子辜啟允等,因為症狀並不典型明顯,因此常被忽略。膽道癌早期難症狀不明顯!發現時難治療!不輸"癌王“胰臟癌!

又被稱之「孤兒癌」早期難發現,沒胃口、體重下降就要警覺!

膽道癌又稱膽管癌,在所有癌症中,膽管癌可說是最為棘手的癌症之一,膽管癌會依腫瘤位置出現不同症狀,最常見的是腹脹、腹痛、噁心、嘔吐、體重下降等,因為症狀並不典型明顯,因此常被忽略。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網站資料,病人一旦有黃疸、皮膚癢、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發燒和腹痛等症狀時,多半已經晚期,合併發生膽管阻塞情形。膽管癌屬於高度惡性的癌症之一,雖然並不常見,但亞洲人的發病機率比西方人來的高,要了解這個疾病,必須先認識膽道系統。

膽道系統

想到膽,你就會想到肝,肝與膽的關係真的是非常密切。肝臟細胞會負責製造膽汁(要再次強調,膽汁不是膽囊製造的,膽汁是由肝臟分泌製造的,因此切除膽囊的人還是會有膽汁),而膽管就是肝臟裡面的運河系統。肝臟細胞製造膽汁後,流進肝細胞旁的微膽管,接著逐步匯流聚集,形成小膽管,依解剖構造分布再流往更大的膽管,最後聚集於左肝管或右肝管。而左右肝管會先穿出肝臟,於肝臟外部合於一起形成總肝管,這位置附近就是「肝門」。繼續往下的話,還會再與膽囊和膽囊管交會,形成總膽管,帶著膽汁流往十二指腸。要進到十二指腸之前的最末兩公分附近,還會有胰管帶著胰液加入總膽管,交會後我們稱此為「壺腹」。 

所以,膽道並不是一條長長的高速公路而已,在肝臟內時,膽道是密密麻麻的網狀系統,再逐步匯集成左右兩條膽管,再結合成一條膽道往十二指腸流。而癌細胞可能出現在膽道系統的各處,臨床上我們會以根據解剖位置來區分膽管癌。

膽管癌的分類

肝內膽管癌:假如癌細胞長在肝臟裡面的膽道,屬於肝內膽管癌。

肝門膽管癌:指發生在左右肝管與總肝管,也就是肝門附近的膽管癌,因為是匯集處,只要小小的腫瘤,就可能塞住膽汁的流向,造成阻塞。

遠端膽管癌:指發生在總膽管的膽管癌,若已經是與胰管相接後的解剖位置,則屬於壺腹癌。

膽管癌的症狀

膽管癌的初期不一定會讓人有症狀,因此容易被忽略。患者可能會抱怨比平常還疲憊,容易累,食慾不佳,肚子(尤其是右上腹的位置)有時會痛,雖然沒有刻意減重,但體重在不自覺地變輕。

最有可能讓患者想就醫檢查的症狀是黃疸,就是患者的皮膚顏色變黃,眼白變黃,尿液顏色變深,但大便顏色變白土樣,或說像陶瓷色般的顏色。黃疸的時候,患者也會發現皮膚變癢。另外也可能會因為膽道阻塞引發感染,讓患者出現發燒加上腹痛的症狀。


膽管癌的危險因子

膽管癌來自於膽管上皮細胞的惡性變化,比較常發生於超過50歲的長者身上,目前危險因子包含了:

■ 肝硬化:例如當B型肝炎病毒或C型肝炎病毒持續攻擊肝組織,肝臟反覆地受傷、結疤。

■ 膽道先天性疾病:有些患者出生時就有膽道疾病,像是長有膽道囊腫,膽道因此會擴張或不規則,大概有十分之一的機會轉變成癌症。

■ 原發性硬化膽道炎:會讓膽道硬化與反覆結疤,因此增加罹癌的機會。

■ 感染寄生蟲:最著名的是因吃生魚或醃魚而感染了「中華肝吸蟲」。

■ 膽道與肝內結石:膽道的結石會造成膽汁阻塞,因此帶來反覆的感染發炎,增加罹癌機會。因此帶來反覆的感染發炎,增加罹癌機會。

另外,抽菸、年紀大、糖尿病、或暴露毒性物質,也可能增加膽管癌的機會。

 

另外,名醫江坤俊也在節目健康2.0中提醒,腸道、膽道長出來的癌症,往往都會有腹脹、腹痛、噁心、嘔吐等腸胃型症狀,所以這類民眾都要當心!名中醫師吳明珠則推薦平常要按壓或熱敷「膽囊穴」,還分享大家「養肝茶」,常常保養才能避免肝膽腸道疾病發生!

圖/  翻攝健康2.0

 

肝膽腸胃癌早期難發現 有症狀時往往已經產生阻塞

江坤俊表示,肝膽腸胃腫瘤早期通常很少會有疼痛等症狀,等到有不適症狀時,通常腫瘤都可能大到阻塞消化道了。所以如果有病人跟他提到出現腹脹、腹痛、噁心、嘔吐等腸胃型症狀時,他都會建議病人一定要好好做一下肝膽腸胃相關疾病的檢查。

天冷愛吃高熱量食物 小心膽結石發作

除了肝膽胃腸腫瘤,天冷大家愛吃鍋物等溫熱和高熱量食物,膽結石發作起來,更是讓許多人痛不欲生!吳明珠特別分析一個天外奇穴「膽囊穴」給大家,當發現有類似膽結石的疼痛時,趕快按壓,或是採取熱敷,都有助緩解疼痛。

緩解膽結石絞痛穴位大公開

膽囊穴位在小腿外側、腓骨小頭直下2寸。她建議先找出腓骨小頭,沿著外踝尖向上推按,臨近膝關節時,在小腿外側會摸到一個圓形的骨性突起,這就是腓骨小頭。腓骨小頭前下方是陽陵泉穴,而可以緩解膽絞痛的膽囊穴就在陽陵泉直下約3橫指的地方。吳明珠說,膽結石出現絞痛時,膽囊穴往往也會有明顯壓痛,用力按壓就可緩解膽絞痛。緩解膽結石絞痛除了可以膽囊穴單點點按以外,還可以由陽陵泉至膽囊循經點按,按到痠麻感時可增強止痛效果。按壓時建議持續刺激至少10秒鐘,或是用熱毛巾熱敷右側肋弓下方的肝膽區。另外也可以按摩、或用艾灸溫熱腳上的「俠溪穴」。俠溪穴的位置在人體的足背外側,當第4、5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俠溪穴保健還有助降血壓。

 

護肝從平日做起!肝火旺喝「瀉肝茶」、肝血不足喝「養肝茶」

吳明珠建議,護肝要從平日做起,要注意肝火旺和肝血不足的維護方式大不同,大家要注意。以肝火旺來說,患者主要的表現是心煩易怒、脾氣暴躁,容易頭昏、頭痛、口乾、口苦、晚上睡不著,眼睛發紅、脅肋疼痛。

圖/  翻攝健康2.0

保養時建議要採取瀉肝火的方式。她建議可以喝瀉肝茶:

藥材:

龍膽草1.5錢、黃芩3錢、梔子3錢、澤瀉3錢、車前子3錢、生地3錢、柴胡3錢、生甘草1.5錢、水1000cc。

煮法:

藥材加5碗水,以大火熬成2碗,早晚各1碗。

瀉肝茶主要可以瀉掉肝膽實火,清肝經濕熱。治肝膽實火引起的脅痛、頭痛、目赤口苦、耳聾耳腫以及肝經濕熱下注之陽痿陰汗、小便淋濁、陰腫陰痛、婦女帶下。

如果是肝血不足,患者平常則表現容易心情煩躁、眼睛乾澀、視物模糊、頭昏目乾澀、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多夢渾身酸軟無力、非常容易受到驚嚇。而中醫認為肝血不足不足以上行滋養頭面,就會出現掉髮、健忘,甚至還會出現頭昏,治療則要「養肝」。

 

養肝茶材料:

酸棗仁3錢、知母3錢、茯苓3錢、川芎 3錢、甘草1.5錢。

 

吳明珠表示,酸棗仁可滋補心肝之血,川芎活血,又疏肝氣。茯苓健脾寧心,知母清熱除煩安神。肝血不足者喝養肝茶可助養肝血,清熱除煩。

 

 

◎ 諮詢專家/江坤俊醫師.吳明珠中醫師

諮詢專家/作者:白映俞醫師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