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特偵組/屏東核三廠出水口驚現黃泥水 光電開發疑為元凶!蘇清泉斥:世紀騙局

分享:

文/民間特偵組

屏東恆春半島,向來以清澈海水與豐富珊瑚生態聞名,是國際遊客熱愛的潛水天堂。然而,近年來核三廠出水口一帶卻頻頻傳出異象:雨水過後,原本清澈的海域竟被大面積黃泥水覆蓋,嚴重衝擊當地海洋生態與觀光產業。

(圖/中天新聞)
(圖/中天新聞)

居民回憶,以前即使遇到颱風,海水在三、四天內便能恢復清澈。但近兩年情況明顯惡化,只要午後雷陣雨一來,海面立刻混濁一片,泥水持續沖刷入海,讓人觸目驚心。潛水業者更直言,過去能見度可達15米,如今往往「伸手不見五指」,生態改變之劇烈,令人憂心。

追查源頭,居民指出關鍵可能在於核三廠內部及周邊大規模的光電開發工程。原本綠意盎然的山坡,如今被剷平設置光電板,大面積土地失去植被覆蓋,水土保持能力急遽下降。每逢雨水沖刷,大量泥沙隨雨水直下,從核三廠的出水口傾瀉入海。

(圖/中天新聞)
(圖/中天新聞)

據了解,核三廠原規劃用地超過500公頃,兩座反應爐僅占100公頃,其餘400公頃土地如今成了光電開發的目標。立委蘇清泉憤怒指出,台電原先承諾僅使用30多公頃,如今卻擴增到55公頃,「完全不老實」。

他說:「反應爐下方斜坡被大規模開墾,黃泥伴隨暴雨直接沖入大海,珊瑚覆蓋後無法行光合作用,等同慢性窒息,海域生態恐面臨毀滅。」

(圖/中天新聞)
(圖/中天新聞)

除了核三內部開發,鄰近尖山一帶的光電工程同樣成為災害溫床。在地的潛水教練形容,整個過程「像在挖山」,雨後泥流滾滾而下,不僅道路危險,更讓整片海域「黃到看不見底」。

前農業部長陳保基更公開痛斥,廠商與政府官員合流,任意破壞山林海域,簡直「傷天害理、喪盡天良」,並警告「將來必遭天譴」。言辭之重,凸顯問題的嚴峻。

更令人憂心的是光電板後續處理。蘇清泉說:「嘉義滯洪池水域光電因颱風吹襲破損15萬片,原應送至桃園、苗栗分解廠,卻被就地拆解,產生嚴重空汙。」核三光電同樣規模龐大,若將來廠商棄之不顧,恐怕又得由政府代為收拾殘局,最終仍是納稅人買單。

有居民感嘆:「政府一邊說要綠能,一邊卻讓海洋慢性死亡。」外觀看似乾淨的南灣海域,背後卻是生態逐漸窒息的真相。當地人無奈強調,這已不只是觀光受影響,更是生態系統面臨崩潰的警訊。

屏東核三廠出海口的黃泥水異象,揭開了綠能政策下的矛盾與弊端。綠能發展若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終將淪為另一場「世紀騙局」。居民與專家一致呼籲,政府必須正視核三廠光電開發對海洋生態的衝擊,並落實監管與檢調追查,否則南台灣的碧海藍天,將只剩追憶。

獨家鏡頭!挖核三廠蓋光電 黃泥流入海!殘酷真相!綠推辦公室:核三蓋光電供1.5萬戶用電 但...原核三兩部機供388萬戶用【#民間特偵組 211-1】

👉 https://youtube.com/channel/UCXgTH0LC7fYoJaJKLqSJzTQ?si=S7fz8G3ORjfzo2Kr多多支持、按讚、分享《民間特偵組》,讓更多人看見真相!

留言衝人氣 10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