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台灣人日常飲食中重要的蛋白質來源,前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官員、現任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講師文長安指出,豆腐凝固劑從傳統的生石膏轉變為葡萄糖酸內酯,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自由基,建議最好經過加熱烹調後再食用。

文長安在《初日會客室》頻道中表示,現今市面上的嫩豆腐製程已與傳統大不相同。他解釋,傳統豆腐是使用天然礦物質「生石膏」作為凝固劑,不僅含鈣量高,製成的豆腐質地綿密,營養價值也相當優異。後來業者改用從海洋中層水萃取的鹽滷作為凝固劑,具有較高的鎂含量。
文長安進一步指出,目前市售嫩豆腐多採用葡萄糖酸內酯(GDL)作為凝固劑。這種物質是由葡萄糖氧化而成,在轉化過程中會產生自由基,可能導致細胞失去正常功能,引發慢性發炎等健康問題。為了降低自由基對健康的危害,文長安提醒,使用葡萄糖酸內酯製成的豆腐,最好經過加熱烹調後再食用,不建議直接食用涼拌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