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內外動能的改變,台灣淨零碳排的嶄新路徑

分享:
0:00
volume_up

投稿者:趙正朔(企業CSR研究員)

觀察台灣前十大碳排企業做的措施,可發現淨零碳排的壓力跟國際化程度息息相關,像是台積電等需要面對陷進國家市場規範、加入RE100的生產協定,因此就會有許多措施,但是反觀其他產業,尤其集中在高雄的廠區的石化工業,有些甚至無淨零碳排的承諾,對於台灣的整體的永續發展有非常負面的影響,甚至還會影響台灣未來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因此相關的法律規範,例如碳價制定、稽查等手段就必須詳加落實,亦或是採取更強力的稅制、法律去做公開透明,迫使淨零碳排轉型。

永續發展人人有責,降低碳排不只是特定企業的責任(圖/Freepik圖庫)

改變必然來自於壓力,外部、內部壓力都是讓現況改變的動能,通常可以分成自主改變跟受迫改變,目前科技業的淨零碳排相對傳統工業進展較順利,主要是因為跟國外市場高度緊密結合外,他們也使用供應鏈同步革新的方式去推動,舉例來說,台積電跟其他科技大廠就會同步要求上下游合作供應廠商,同步提出規範要求,也會迫使相關合作企業去做調整,但台灣目前的問題在於,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很多可能無力獨自去做相對應的生產調整,好處是可以分散風險,發展較為彈性,但壞處就是遇到重大變革時,無法像中大型企業一樣有能力承擔相關改變成本,因此這一部分當然需要政府的力量介入輔導,但很遺憾目前民進黨執政這些年,相關的績效世界排名直直落。

而上述這類型因為生產鏈帶動的受迫改變外,我也有觀察到台灣有企業的自主改變,尤其以房仲服務業為主的信義房屋,他們不像製造業會有高度碳排量,但因為內部組織文化帶動,讓他們特別重視淨零碳排的落實。舉例來說,他們在發展觀光業時,一般的開發思維就是講求效率,可是他們卻在馬來西亞的環灘島上先做環境復育,像是復育海龜、杜絕非法炸魚的風氣,另外也在島內實驗各種生態永續技術。

從上述的問題可得知,台灣要有好的永續發展路徑,關鍵分成以下三點,第一是法規制度面,國家機器如何透過那一雙手去跟市場做出調節機制。第二是企業文化如何透過自主、外部力量去形塑出來,將相關外部成本吸收回企業內部。第三則是鼓勵創新的研究動能跟場域是否充足,永續發展當中的技術力革新非常吃重,沒有技術上的突破或是場域上的推廣,相關的改變動能就會受到影響,這一部分非常依賴大企業與政府去進行合作。

總結來說,台灣邁向淨零碳排路途遙遠,但是只要照著分析出來的結構性問題去做改變,改變不是不可能,就像台積電可以改變他的上下游供應廠商一樣,都會是需要整個區塊連帶性的改變。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