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大生一個月連掛「39次門診」 被精神科診斷患上「疑病症」

分享:

記者鄒慈芸/綜合報導

大陸江蘇蘇州一名男大生,因為懷疑自己有血液方面的疾病,在短短一個月內掛了39個門診,結果最後診斷出他根本沒有生理上的疾病,而是被精神科確診為「疑病症」。

男大生擔心自己健康出狀況,一個月內掛了39次門診。(示意圖/Pixabay)

會開始掛號的起因,是該名男大生小楊,偶然間想到了自己因白血病過世的父親,於是決定自己到醫院檢查求個心安,結果得知血液中的某項指標,稍微偏離了正常範圍,自此開始,小楊便無法停止不斷掛號求醫的行為。

他開始反覆向各間醫院、各個醫生詢問,確認自己沒有血液疾病,包括超音波、淋巴結,能做的檢查全都做了一遍,原本只是在周末看診,最後變成平日兼職的工作時間也會請假去看,甚至午休還會特別坐車到醫院看病,兩三個小時再回到公司。

不過頻繁的就醫,也未能安撫他心中的不安,而這樣的情況並非首次,從高三開始,小楊就會「過度關心」自己的身體,多次進出醫院,只為了確保自己是健康的,舉凡胸腔外科、呼吸科、耳鼻喉科、精神內科的醫生護理師,全都知道他是誰。

男大生反覆就醫,想確保自己未得到血液疾病。(示意圖/Pixabay)

這樣反覆發作的情形持續了4年多後,小楊某次在其他醫生的建議下,到精神科看診,最後被確診為「疑病症」,醫生說明,疑病症又稱疑病性神經症,是指病人擔心或相信患有一種或多種嚴重身體疾病,病人會反覆就醫,儘管醫學檢查顯示一切正常,也不能打消患者的顧慮,讓他們陷入焦慮和憂鬱。

而隨著網路資訊發達,越來越多的人在遇到健康問題時,傾向於在網路上搜尋疾病相關資訊,同時催生了「網路疑病症」,人們會把普通的症狀擴大化,或者進行消極的非合理解釋。

而要治療疑病症,除了依靠藥物外,心理方面的治療也相當重要,醫生會引導患者正確認識疾病的本質,幫助患者改變對症狀的看法,再透過環境轉移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來轉移患者注意力,幫助患者改善症狀。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