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部官員聯繫川普核心難溝通? 旅美學者:風向變了

分享:
0:00
volume_up

美國總統川普1月20日就任不到一個月,數度點名台灣搶走美國晶片生意要搶回來,還要台灣提升國防預算到GDP10%,引發外界關切美台關係。對此,旅美學者翁履中今(18日)發文,指有華府學者透露台灣經濟部官員赴美難以建立溝通,反而台積電能與川普政府的核心官員直接會談,這是警訊,台美關係恐已從戰略夥伴轉趨為商業交易。

旅美政治學者、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圖/取自翁履中臉書)

旅美政治學者、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今在臉書發文指出,台灣官員面對川普新政府的壓力,積極前往華府,尋求能源與半導體合作,並試圖證明台灣的戰略價值。但事實是,華府風向已經改變,台灣若還停留在過去的美好幻想,只會錯失關鍵調整的時機。

翁履中引述華府智庫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的說法,「台灣只是說服自己,他們與美國關係良好,但現在的情況完全不同!」指台灣官員頻繁訪問華府,但與川普核心圈的聯繫成效甚微,甚至傳出台灣經濟部官員赴美難以建立溝通,反而是台積電能與川普政府的核心官員直接會談。

翁履中指出,外媒披露台灣考慮向美國採購70至100億美元的武器,能否真正影響川普政府對台政策,仍是未知數。而賴清德承諾國防預算提升到GDP 3%,仍與川普要求的10%相差甚遠、甚至未達五角大廈政策官員柯爾比(Elbridge Colby)所主張的5%,在川普「美國優先」的政策下,台灣願意付出多少,才能換取真正的安全承諾?

翁履中研判,這現象代表在川普的眼中,「台積電比台灣政府更值得對話」,這對台灣來說是重大警訊。當台灣政府努力向美國證明自己,而華府高層更關注企業利益時,這是否代表台美關係已經不再是基於戰略夥伴,而更趨向於商業交易?

華府長年研究美中台三方關係的學者葛來儀(Bonnie Glaser)透露,台灣官員頻繁訪問華府,但與川普核心圈的聯繫成效甚微,甚至傳出台灣經濟部官員赴美難以建立溝通,反而是台積電能與川普政府的核心官員直接會談。(圖資料照/中天新聞)

翁履中示警,當紐約時報與華府智庫、向來挺台灣的學者和專家都在提醒,台灣內部要停止繼續自我感覺與美關係良好,台灣的戰略應該改變,對美軍購、提升軍費固然重要,但核心問題是「川普政府真的在乎這些嗎?台灣若無法能與川普決策圈進行溝通,就算願意付錢,川普真的在乎?」

翁履中強調,台灣能否在川普政府的壓力下守住自己的戰略利益,關鍵在於是否願意面對現實,而非沉浸在「美台關係穩固」的舊思維。部分台灣政治人物仍試圖強調美國對台支持不變,真的理解川普團隊對台立場,還是為了台灣內部政治攻防而不得不掩飾真相?美國有真心想支持台灣者,但也不少真心不在乎台灣的人,如果對美國風向的任何懷疑和諍言都被標籤為「疑美論」,台灣無法真正守護自身利益。

翁履中認為,當川普揚言對台積電課徵關稅、美方不斷要求台灣提高軍費、經濟部官員赴美無法建立有效對話,而台積電卻能見到決策核心,正是美國當今執政者對台灣的看法出現轉移的證明,台灣要應對川普時代的挑戰,不能靠幻想和過去的交情,而是靠現實判斷與務實戰略!

旅美政治學者、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臉書發文,憂慮美台關係生變。(圖/取自鄭履中臉書)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