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韵涵/綜合報導
資深台語歌手黃志強,曾以一曲《歌手》爆紅,黃志強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10年前,有段時間上廁所狂流血,起初以為是痔瘡,後來就醫檢查,竟罹患大腸癌第3期時,身心飽受煎熬,一周爆瘦10公斤。」化療過程痛不欲生,黃志強近日受訪強調,「若大腸癌復發,自己真沒勇氣再走一遍(化療)了。」
(圖/翻攝自Youtube)
大腸直腸癌是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通常會以「大腸鏡」加上電腦斷層方式確定診斷。要制定治療計畫之前,醫師會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年紀、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與否、有無遠端轉移等因素,主要治療方式包括了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和放射治療。除了少數小型且淺層的大腸腫瘤可以用內視鏡切除之外,多數大腸直腸癌需要手術切除腸段。手術會切除「帶有腫瘤的部分腸道」,而不是只切下一顆腫瘤,並再把健康腸道接在一起。切除腸段的手術可以「直接開腹」或「腹腔鏡」等方式達成,可與醫師詳細了解不同手術方式的利與弊。
大腸直腸癌的分期
(圖/翻攝自照護線上)
〈第一期〉大腸直腸癌代表腫瘤侵犯超過黏膜,但還沒有吃穿腸壁。若是此時就診斷出大腸直腸癌,通常手術切除病灶及周邊腸段即可,不一定需要進一步治療。
〈第二期〉大腸直腸癌時腫瘤會穿過腸壁的肌肉層,但沒有淋巴結轉移也沒有遠處轉移。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後,通常需要加做化學治療及追加其他療法。
〈第三期〉大腸直腸癌指的是不論腫瘤本身是否穿過腸壁,已有周邊淋巴結的轉移。
〈第四期〉大腸直腸癌代表惡性腫瘤已經轉移到肝臟、肺臟等身體其他器官。
(圖/翻攝自照護線上)
有以下特徵的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會較高:
1. 年紀大的人:多數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患者年齡超過50歲,但這裡還是要提醒大家,不是年輕人就不會得到大腸癌喔!
2. 曾經有腸道息肉的患者:若有息肉就要定期安排大腸鏡追蹤,因為息肉的發生與大腸癌息息相關。
3. 體重過重的人罹患大腸癌的機會較高
4. 久坐不動的生活習慣:你可能是坐辦公桌的上班族,或是個久坐的科技宅,當身體少動的時候,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就上升了,請記得多動一動啊!
(圖/翻攝自照護線上)
5. 有菸癮的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較高,請盡快戒菸。
6. 若某人的父母、手足、或小孩罹患了大腸直腸癌,那這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就會變高。
7. 糖尿病患者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較高。
8. 飲食偏向高脂、低纖維或是吃太多紅肉及加工肉品都會提高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
(圖/翻攝自照護線上)
有時候患者的腸道因為大腸直腸癌阻塞嚴重,連沒有罹癌的大腸都膨脹許久、並不健康,這時貿然連接兩端腸道是件危險的事,很容易造成腸道接口滲漏,因此醫師會建議做人工肛門。人工肛門就是把腸道末端製造個開口在肚皮上,之後消化道排泄物就由此排出,等患者做完治療或腸道健康恢復的不錯後,可以考慮再次手術吻合腸段。
(圖/翻攝自照護線上)
想避免大腸直腸癌,建議大家還是要養成良好飲食習慣、控制體重、適量運動不久坐、戒菸,年紀到了或有症狀都要做大腸鏡檢查。
參考資料:照護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