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商務部4月2日針對七類稀土對美進行出口管制,當中包含多種被廣泛應用在美軍先進戰機系統的關鍵元素,也引發美國相關產業恐慌。大陸官媒環球時報評論稱,大陸此舉為精準打擊,簡直是扼住美國軍工的命脈。有英國媒體爆料,稱美國計畫加大深海開採金屬結核,進行替代。

大陸於4月2日宣布對七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其中包括鎵、鋱、釔、鏑等四種被廣泛應用於美軍先進戰機系統的關鍵元素,此舉引發美國相關產業的緊張與恐慌。
據《紐約時報》報導,這項管制措施可能導致這些礦產及相關產品出現供應短缺。統計顯示,美軍現役及在研的153種主戰裝備中,高達87%的供應鏈需要經過稀土加工環節。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隱形戰鬥機為例,每架飞機的電子戰系統、目標雷達和方向舵電機就需要消耗約417公斤的稀土材料。
澳新銀行高級大宗商品策略師丹尼爾·海恩斯指出:「大陸幾乎掌控了整個供應鏈,不僅擁有全球大部分稀土礦產量,更重要的是掌握著供應鏈中的加工環節,包括精煉、冶煉及製成可用部件等工藝,其全球市場份額約達80%至90%。」

面對大陸的出口管制,《金融時報》報導,川普政府正在起草一項行政命令,計劃囤積太平洋海底發現的金屬,並加大開採海底金屬結核,以應對大陸限制稀有金屬出口的情況。這些如土豆大小的結核是在海底高壓下經過數百萬年形成,富含鎳、鈷、銅、錳等金屬。
加拿大迪普格林金屬公司首席執行官傑拉德·巴倫表示:「這些多金屬結核富含製造電動車電池所需的鎳、鈷、銅和錳等元素。」然而,專家指出,美國在很大程度上缺席海底採礦的國際談判,且尚未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使其在深海採礦方面缺乏國際法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