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書璿/綜合報導
70歲金鐘歌王楊烈二哥日前驚傳病逝,原因是大腸癌末期引發腎衰竭,而楊烈本人也曾在2005年罹患大腸癌,雖然當時已到第二期、整個人還暴瘦15公斤,但經過治療已成功抗癌。大腸癌近年來名列國人十大癌症人數榜首,不少名人更是因大腸癌離世,肝膽腸胃科醫師詹宜學曾在個人臉書指出,有8種人是罹患大腸癌的高風險族群。
圖/photoAC提供
1.愛吃紅肉、愛吃加工食品(烤香腸、烤培根)的患者。
2.體重過重、有肥胖問題的患者。
3.不愛吃蔬菜、水果的患者。
4.不愛喝水、不愛運動、容易便祕的患者。
5.年長者。
6.有大腸癌的家族史的患者。
7.長期抽菸、喝酒者。
8.糖尿病患者。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指出,大腸癌可怕之處在於無論性別、年齡,都可能罹患,但只要透過7種在家自我判斷的方法,有機會在癌症早期發現並及早就醫和治療,提高存活率。
陳威佑提醒,當大腸瘜肉變成腫瘤,使得大腸的管徑被塞住,造成腸胃道食物回堵後,可能產生以下症狀:
1.腹部疼痛、腫脹或痙攣
2.食慾不振、易嘔吐
3.變瘦、營養不良
4.體虛乏力
若是大腸中後端的堵塞,則會明顯影響排便:
5.糞便可能會變成細條狀
6.在糞便裡面會看到潛血
7.便祕導致排便疼痛及呈現黑褐色大便
另外,陳威佑也指出,平時多肉少菜、肥胖、有大腸癌家族史、超過50歲、缺乏體力活動、吸菸和中度至重度飲酒者等具有高風險的族群更要特別留意,務必要留心腸道出現異常的警訊。
陳威佑提醒,大腸癌與飲食有很高的關聯性。如果平日過量攝取以下3種食物,都會增加大腸癌罹癌風險。
高油脂食物:過量的油脂進入體內,膽囊會分泌較多的膽汁,並經由膽管進入十二指腸,藉此來吸收、乳化脂肪。在這過程中,部分的膽酸會在大腸受到細菌作用,轉變成致癌物質。
加工類食品:加工食品在製造過程中,經常添加硝酸鹽與亞硝酸鹽來抑制肉毒桿菌汙染,大量食用會對胃部黏膜造成傷害、提升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酒精:酒精主要由肝臟代謝,但少量的酒精也會由下消化道來代謝。腸道細胞會結合腸道菌種,將少量酒精代謝成乙醛。不過,腸胃黏膜的乙醛脫氫酶活性較差,比較難以將毒性高的乙醛代謝完全,進而讓乙醛堆積在腸道黏膜、破壞大腸的細胞組織,提高致癌風險。
陳威佑也強調,儘管治療大腸癌的技術日益進步,但若腫瘤的位置太深處,沒有做糞便潛血或大腸鏡檢查,症狀會較不明顯,等到晚期才發現的時候便會增加治癒的難度。另外也建議,高風險族群定期做大腸鏡檢查,有發現腸道瘜肉就立刻切除,一般民眾亦需要留意身體的變化,若有相關腸胃道不適、特別是排便狀態的異常要盡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