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宗芳/綜合報導
陸產「雙尾蠍」是長航時察打一體無人機,可攜帶多種高性能感測器和武器,用於情報、監視、偵察以及打擊等軍事任務,今年4月底首度繞台一圈引發高度關注,大陸《央視軍事》26日首度披露「雙尾蠍」滿負荷掛載編隊飛行畫面,軍事專家解析此舉揭示未來無人機作戰模式重要方向。
陸產「雙尾蠍」無人機滿負荷掛載編隊首飛。(圖/翻攝央視軍事)
據公開資料顯示,「雙尾蠍」無人機是大陸自主研發的一款三發動機重型察打一體無人機。其機長10公尺,翼展20公尺,最大航程6000公里,滯空時間約40小時,最大載荷1.2噸,可掛載導彈、精確制導炸彈、電子戰吊艙等多種彈藥和載荷。
《央視軍事》記者日前走訪「雙尾蠍」無人機的研製和生產基地,直擊一批「雙尾蠍」進行試飛,挑戰空中密集編隊飛行。影片中3架「雙尾蠍」無人機前往起飛點集結,儘管只是飛行試驗,但機翼下「掛載非常飽滿」。
儘管只是飛行試驗,但機翼下「掛載非常飽滿」。(圖/翻攝央視軍事)
升空後,在操作手縝密的指揮協同下,3架無人機逐步靠近,甚至能從一架無人機的攝像機中看到正在下方飛行的另外兩架無人機,甚至在空中變換隊形。記者稱3架「雙尾蠍」無人機的速度、航向等資料都穩定保持一致,是對操作手的嚴峻考驗。
據《北京青年報》報導,大陸軍事專家宋忠平解讀稱,有人機型編隊飛行,飛行員可以即時應對空中的突發情況,而無人機編隊間的配合和機動,難度要大很多,需要依靠智慧的演算法、穩定的通信、遙控人員的精准操控才能實現。且戰場環境下,受到干擾的電磁環境複雜,加上「雙尾蠍」航程長,其實際執行任務時可能距離遙控人員很遠,這也帶來了更多挑戰。
宋忠平表示,本身載彈量就很可觀的「雙尾蠍」編隊飛行,可以讓其具有飽和攻擊能力,戰時可針對敵方進行「面殺傷」,或確保針對高價值目標進行毀傷,這也是此次編隊飛行中的「雙尾蠍」要掛載彈藥起飛的原因。
「雙尾蠍」去年8月曾從東海經沖繩本島和宮古島之間的空域,飛入台灣東部太平洋海域。(圖/翻攝日本航空自衛隊)
比如針對對方地面裝甲集群,一架無人機的火力顯然無法有效進行大面積摧毀,需要多架「雙尾蠍」進行編隊配合來執行打擊任務。此外,一些高價值目標周圍,當然也會配有密集的防空火力,僅一架無人機攜帶的彈藥可能會被攔截導致任務失敗。”
除此之外,宋忠平還分析稱,未來無人機的作戰模式多樣,大陸在這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參考目前多種類有人戰機相互配合實現體系作戰,未來或許也會開發出無人預警機、無人電子戰機、無人反潛機等特種型號無人機,「雙尾蠍」因其留空時間長等特點,是一個較為理想的改裝平臺,例如無人預警機配合無人戰鬥機的體系作戰模式,編隊飛行是基礎,大型無人機在戰場環境下編隊飛行所需要的通信保障、算力保障,是一定要攻克的難題。
另智慧化作戰領域專家吳明曦做客《央視軍事》節目時也解讀稱,無人機集群協同感知、協同對抗,是未來無人機作戰模式的重要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