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再突破,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引進「攜帶型化療藥物輸注幫浦」,外型酷似小奶瓶的裝置能讓病人在接受初步治療後帶回家繼續進行化療。這項創新設備不僅讓病友擺脫長期住院的限制,更能在熟悉的環境中完成療程。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乳房外科主任徐軒毅表示,這款化療幫浦的使用方式相當便利,醫師會先為病人注射初步藥物,再將化療藥物透過人工血管連接幫浦,讓藥物持續緩慢輸入體內。由於瓶身設計小巧,病人可輕鬆將其放入腰包隨身攜帶,整個療程約2至3天即可完成。
針對居家治療的注意事項,桃園醫院外科化療病房護理長林淑瑩特別提醒,病人在洗澡時必須避免瓶子及導管碰水,同時要確保導管與瓶身固定妥當。她解釋,隨著治療進行,瓶身會逐漸變扁,這是正常現象,但若發現長時間沒有變化或疑似藥物滲漏,應立即戴上手套處理並聯繫醫院。

林淑瑩進一步指出,若病人出現發燒超過38度、呼吸困難、注射部位紅腫滲液,或是突然無力、意識不清等症狀,必須立即就醫。她強調,療程結束後,病人需返回醫院由專業醫護人員移除瓶子與導管,切勿自行拆除,以免增加感染風險。
這項創新的治療方式不僅提升了治療效率,更大幅改善病友的生活品質。病人能在家中接受治療,維持日常作息,甚至有機會陪伴家人,讓癌症治療過程更具人性化,也為病友帶來更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