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預定於16日之前造訪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卡達(Qatar)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nited Arab Emirates),這趟行程也是川普第二任期的首個國是訪問行程。報導中也提到,這三個豐含能源的海灣阿拉伯國家有意將與川普的關係轉化為具體利益,並希望獲得明確回報。

根據《CNN》報導指出,三國政府普遍認為自己是美國不可或缺的安全與經濟夥伴,因此希望藉川普訪問的機會,進一步鞏固與美國的關係,甚至取得更大戰略特權。
有分析人士認為,這些國家已經投入巨額資金至美國經濟與國防產業,例如沙烏地阿拉伯在1月時宣布將於4年內與美國擴大貿易與投資至6,000億美元,並保留進一步增資的可能;川普則於3月表示,若沙烏地投資1兆美元,他將親赴當地,並稱「他們已同意這麼做,所以我會前往」。
沙國的首要目標,就是恢復安全保障與國防協議的,當中包含了民用核能計畫發展的技術支持,但由於沙國堅持國內鈾濃縮,這項提議引發美國與以色列對核擴散風險的疑慮。
沙國也盼望與美國達成國防協議,但此協議已因沙烏地堅持以色列應承諾支持巴勒斯坦建國而停滯。儘管美國曾協助推動沙以正常化關係,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中東與北非區總監馬克薩德(Firas Maksad)分析認為,目前「這項正常化已經死亡」,川普可能會選擇繞過此障礙,直接與沙烏地達成其他協議。
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方面,則以對美國的鉅額投資作為深化雙邊關係的核心策略。阿聯酋3月時公布一項10年期、總值1.4兆美元的投資計畫,重點涵蓋人工智慧、半導體、製造與能源等領域。
根據阿聯酋駐美大使館資料顯示,阿聯酋目前對美國的總投資額已達1兆美元。阿布達比(Abu Dhabi)更自詡為「資本的首都」,強調與美國的經濟關係將與其國家未來的繁榮高度綁定。阿聯酋總統外交顧問加爾加什(Anwar Gargash)表示,此項投資計畫意在擺脫對碳氫化合物的依賴,並實現2031年前成為AI全球領導者的目標。
但此目標可能受限於美國對AI技術出口的限制。拜登政府於卸任前幾日實施新規,禁止高階晶片出口至包含阿聯酋在內的特定國家。原訂將於15日生效的規定,目前川普政府已宣布解除部分限制,顯示川普正試圖以政策讓步換取經濟與戰略回報。
卡達方面,則著重於鞏固其作為地區穩定器與美國安全盟友的角色。卡達主辦了美國在中東最大的軍事基地,並在2022年被拜登政府列為「主要非北約盟國」(Major Non-NATO Ally)。2024年時,美國與卡達祕密延長駐軍協議10年,並修訂1992年簽署的防務合作架構,強化雙方軍事夥伴關係。
同時,卡達也透過其在中東多場衝突中的調解角色,包括加薩、阿富汗與敘利亞,努力維持在華府眼中的政治重要性。卡達與敘利亞新任總統夏拉(Ahmed al-Sharaa)關係密切,並準備在川普到訪期間提出放寬《凱薩法案》(Caesar Act)對敘利亞制裁的請求。卡達方面表示,若未獲得美國首肯,將不會提供敘利亞任何財政援助。
中東政策學者哈爾哈桑(Hasan Alhasan)指出,海灣國家近年已將「調解」視為維繫國際影響力與提升地區聲望的手段。川普的交易式外交風格讓這些國家看見了機會,特別是當川普本身對個人與美國經濟利益高度關注。馬克薩德表示,這次行程的本質,是一場對雙邊都有利的大交易,並預期將伴隨「重大宣布」。(CTWANT)
【更多CTWANT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