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工程師「腹脹難受」慘罹大腸癌! 醫:AI腸胃鏡助早發現

分享:

48歲林先生近期工作忙碌,時常覺得腹脹不適,偶爾出現血便,但因沒有慢性病,也無大腸癌家族史,加上平時不抽菸、不喝酒,只是飲食偏好紅肉,他以為只是一般的腸胃消化不良或是腸胃炎,就醫檢查後才發現罹患大腸癌

48歲林先生近期工作忙碌,時常覺得腹脹不適,偶爾出現血便,就醫檢查後才發現罹患大腸癌。(示意圖/Pixabay)

在醫師評估後,林先生接受無痛腸胃內視鏡檢查。檢查影像顯示,他的大腸內有一顆大型腫瘤,已經佔據腸道約三分之二,進一步病理檢查確診為大腸癌。所幸因為及時發現,腫瘤仍有明確治療方向。

行健大直健康管理診所梁程超醫師指出,大腸癌已連續多年位居台灣癌症發生率前段班,且近年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臨床上不少四、五十歲的上班族與工程師族群,因久坐、外食多、蔬果少、高紅肉攝取,加上缺乏定期檢查,容易忽略早期警訊。

醫師提醒,大腸癌初期症狀常不明顯,但以下訊號不可輕忽:排便習慣改變、腹脹、血便、體重莫名下降、排便變細等。如果症狀持續超過三週,就應盡速就醫檢查。

林男接受無痛腸胃內視鏡檢查發現他的大腸內有一顆大型腫瘤,已經佔據腸道約三分之二,確診為大腸癌。(圖/行健大直健康管理診所提供)
林男接受無痛腸胃內視鏡檢查發現他的大腸內有一顆大型腫瘤,已經佔據腸道約三分之二,確診為大腸癌。(圖/行健大直健康管理診所提供)

近年內視鏡技術也持續進步,AI輔助腸胃鏡成為重要利器。梁程超醫師進一步說明,AI系統可在內視鏡過程中即時協助偵測微小病灶,辨識瘜肉或可疑組織,降低醫師因視覺疲勞或角度死角而漏掉早期病變的風險。研究顯示,AI輔助可提高腺瘤偵測率,有助發現早期大腸癌。

最後,梁程超醫師呼籲,年過45歲的民眾,尤其是長期外食、喜歡吃燒烤或紅肉、生活壓力大且久坐的族群,都應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包括糞便潛血檢查與必要時的腸胃鏡檢查。尤其是在年末期間聚會多,難免大吃大喝造成消化不順,這時千萬別輕忽了長時間的消化小毛病,可能是大腸癌發出的警訊,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預防大腸癌造成遺憾的關鍵。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