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長張善政今(28)日上午前往中壢區,出席「Future in 15 mins|桃園.共好城市對話」國際論壇。張市長表示,桃園正處城市轉型關鍵期,同步推進鐵路地下化、桃園捷運與航空城計畫等重大公共工程,長期施工會帶來部分不便,但「十年施工不便,換來百年發展更美好」,市府將藉以強化生活機能布建,優化城市風貌、交通設施與生活品質,為市民打造可於15分鐘內完成通勤與日常所需的人本宜居城市。

張市長指出,桃園捷運綠線預計115年底完成北段通車、119年全線通車,並將自八德延伸串接中壢,加上捷運棕線、鐵路地下化及國道拓建等交通建設,逐步完善交通路網,以大幅提升整體通勤效率。
張市長提到,市府以「15分鐘城市」作為區域開發核心進行規劃,包括中路站整開區、八德市立醫院、平鎮高中整開區及航空城計畫皆陸續推動。其中鐵路地下化完工後釋出的大面積綠帶將成為桃園發展人本空間重要契機,大眾運輸場站周邊將以「站站有公設」理念導入規劃,以大型、中型和小型等各式便民服務設施照顧市民,更要提供社會住宅及可負擔住宅,落實「站站都有家」,讓真正需要大眾運輸的市民住得起、住得近、住得好。

論壇中,張市長與巴黎索邦大學教授Carlos Moreno交流桃園落實「15分鐘城市」的機會與挑戰。張市長表示,桃園長期承接雙北通勤人口,各區發展脈絡不同,要全面達成15分鐘生活圈具高度挑戰,因此市府將從就業、教育、醫療三面向打造多核心生活圈;包括創造更多在地就業機會、加速佈建托育與教學設施、完善通學步道與通勤路網,以及透過市立醫院分院普及醫療資源。
張市長強調,市府近年投入逾百億元推動基礎建設,未來將持續挹注資源加強推動,藉由都市計畫循序推動社區更新,並透過多元管道與市民共同擘劃發展藍圖,讓「15分鐘城市」願景在桃園逐步實現。
巴黎索邦大學教授Carlos Moreno表示,「15分鐘城市」的核心在於重新分配城市資源,讓居民能在生活圈中完成多數日常需求,並以人本設計為優先考量,逐步減少對汽機車的依賴。他強調,只要城市願意投入公共空間改善、住宅政策創新,以及跨世代的合作參與,就能在高房價與城市競爭壓力下,為年輕世代創造新的生活可能。

都發局表示,本次論壇集結多位國內外專家,從公共空間活化、住宅政策、城市設計到交通運具等面向進行交流。包括日本社區設計師山崎亮、OURs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以及文化、設計與交通領域代表共同分享實務經驗,為桃園的都市再生提供多元觀點,並邀請各界代表共同參與,盼能藉此帶動各界對城市規劃的重視,引導城市有序開發。
今日包括新北市議員江怡臻、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副所長徐燕興、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執行長柯茂榮、交通部鐵道局北部工程分局長夏恒仁、市府都發局長江南志、交通局長張新福、環保局長顏己喨、新聞處長羅楚東、人事處長林妙貞、中壢區長李日強、巴黎索邦大學教授Carlos Moreno及關西學院大學教授山崎亮等均一同出席。
【桃園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