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TWANT
「醫師!快快快!」家屬抱著病患衝入急診室,只說病患中了毒,卻一問三不知,這是急診室常見情形,往往令醫師、家屬急跳腳。面對未知的中毒原因,醫師往往得仰賴問診,加上4小時的檢驗才能辨識毒物,就怕犧牲了搶救時間。長庚醫院、清大、台大、馬偕醫院共用打造「可攜式拉曼檢測平台」,半小時就能對毒物做「快篩」,類似《不可能的任務》中阿湯哥的虹膜辨識技術,準確度逼近標準作法,將救命速度提高8倍,力拚3~4年內正式問世。
清大醫工所教授萬德輝指出,傳統拉曼光譜技術多用於警察的毒品搜查,是透過探頭儀辨識毒物。而「可攜式拉曼檢測平台」則透過奈米結構增強訊號1兆倍,即便是低濃度的毒物,也能檢出。
萬德輝表示,毒物都有屬於自己特性的光譜,研究團隊開發了獨到的鍍膜技術,對實驗室常用濾紙進行圖案化,結合桌上型的拉曼光譜,幾秒鐘到幾十秒就可量測。約半小時,就能得出結果,比標準的檢驗快8倍,有助爭取搶救時間。
研究團隊以「可攜式拉曼檢測平台」為10名中毒患者進行檢測,發現7人為巴拉刈中毒、3人為陶斯松中毒,經對比醫院的標準檢驗,結果吻合,濃度也接近。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過去面對中毒的患者,若無法透過血液檢測,醫師多得靠問診摸索原因,但該平台問世後,半小時就能識毒。
「可攜式拉曼檢測平台」辨識範圍廣泛,包含農藥(福美雙、陶斯松、大滅松、達馬松、巴拉刈、加保利)、食品添加物(桃紅精、紅色6, 40號、黃色4, 5號)、臨床藥物(抗生素、抗癲癇藥等)、新興毒品(安非他命、喵喵、浴鹽)等超過50種毒物都難逃法眼。這項成果已發表在今年7月「小(Small)」、9月國際知名期刊「感測器和致動器B:化學(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更多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