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5歲就大腸癌3期!醫曝恐因「愛吃紅肉、加工肉品」釀禍

分享:
0:00
volume_up

肉食主義者要當心!1名35歲年輕工程師罹患大腸癌第3期,手術後又併發肝臟轉移,對此,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指出,這名病患的罹癌原因,可能與他愛吃紅肉及加工肉品有密切相關。

35歲年輕工程師罹患大腸癌第3期,手術後又併發肝臟轉移,罹癌原因恐與愛吃紅肉及加工肉品有密切相關。(示意圖/pixabay)

劉博仁昨(13日)在臉書發文指出,他記得10年前1位科技公司35歲年輕工程師,因為罹患大腸癌第三期,手術後,又併發肝臟轉移,心灰意冷的來到他的門診討論營養療法,因為他是典型的肉食主義者,無肉不歡的他在罹患大腸癌後開始吃素,「他告訴我說,他罹患大腸癌應該跟他喜歡吃肉有關,尤其是牛排、牛肉麵都是他的最愛,其實他也喜歡吃培根、香腸等加工肉品,我想這些都跟他的大腸癌脫不了關係。」

劉博仁也強調,當總蛋白質量攝取不足時,可能就不要太強調動物性蛋白或是植物性蛋白了,「因為當你的攝取量不足,身體許多功能是維持不下去了。當總蛋白質攝取量無虞的時候,就值得探討動物性蛋白及植物性蛋白的分別了。」

35歲年輕工程師罹患大腸癌第3期,手術後又併發肝臟轉移,罹癌原因恐與愛吃紅肉及加工肉品有密切相關。(示意圖/pixabay)

他續稱,大家對於動物性蛋白最大的疑慮是來自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將加工肉品,像是培根、香腸、臘肉、熱狗、火腿等列為一級致癌物,而未加工紅肉,例如牛肉、豬肉、羊肉、馬肉等被列為二A級可能致癌物。所謂的一級致癌物是證據確定對人體顯著致癌,而二A級是對動物確定具有致癌性,但對人類很可能有致癌性。一些流行病學調查認為紅肉與大腸直腸癌、攝護腺癌、胰臟癌、胃癌、甚至是乳癌有關。

劉博仁也解釋,紅肉之所以跟腫瘤有關,可能是因為裡頭的血紅素(heme)、亞硝胺(nitrosamine)、多環芳香烴(polycyst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或是異環胺(heterocyclic amines,HCAs)等,其中血紅素的鐵因為會產生較高的自由基反應,可能跟細胞的癌變有關,另外,紅肉過量油脂會刺激消化脂肪的膽酸分泌,而膽酸會被腸道壞菌轉變成致癌的次級膽酸,這也是紅肉可能致癌的機制之一。

姑且不論這些流行病學調查的準確性如何,劉博仁認為,這些肉類能少吃就少吃,最起碼,加工肉品能不碰就不碰,而紅肉總量不要超過每星期500克,如果平均下來每天不要超過1個手掌大小的量。

35歲年輕工程師罹患大腸癌第3期,手術後又併發肝臟轉移,罹癌原因恐與愛吃紅肉及加工肉品有密切相關。(示意圖/pixabay)

劉博仁也提醒,大家記得每日一定要吃至少5份蔬菜以及至多2份水果,因為蔬菜包含了可溶性及非可溶性纖維,這些纖維的好處是可以增加糞便體積,促進腸內容物快速移動,降低紅肉裡頭致癌物質與大腸黏膜接觸時間,還可增加腸內良好菌相,幫助代謝致癌物質。

至於有癌友疑問,在接受化放療時,醫師及營養師一直建議患者大量吃紅肉來補血補體力,尤其是牛肉,因為裡頭的蛋白質、鐵、鋅、鎂、維生素B6、B12、飽和脂肪高,可是流行病學又告訴他們少吃紅肉,那怎麼辦?

對此,劉博仁也建議,癌友可以先補充雞蛋及白肉優先,也就是去皮雞肉、中小型深海魚、蝦肉等,加上足量的豆類穀類植物蛋白,如果此時血紅素以及白血球仍然維持的不錯,那當然就不必吃紅肉了,「除非化療結束後,血紅素降到10以下或是白血球降到3000以下,那再吃一些紅肉來補充也是OK的,這時候的紅肉就算是必要之惡吧!」(文/CTWANT)

更多【CTWANT】報導

留言衝人氣 3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