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死亡高居國人10大死因中的第2、第4位,健保署與醫學會聯合推出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風險分級,以及血脂管理臨床路徑,明年起擴大加入論值計酬案,共照模式反轉看病開藥,估至少58.7萬人受惠。
根據健保署統計,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每年醫療支出453億點,其中缺血性心臟病62.2萬人、腦血管疾病45.9萬人,而高血脂、高血壓與高血糖都是造成ASCVD的重要危險因子。
石崇良指出,不同於高血糖容易出現口渴、飢餓、頻尿症狀、血壓可以在家自行量測,高血脂往往沒有明顯症狀,往往是出現嚴重情況如中風、心肌梗塞才發現。心血管疾病中,血脂所引起的動脈粥狀硬化疾病(ASCVD)每年死亡8萬人,甚至超越癌症死亡人數。
LDL-C低密度膽固醇是造成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主因之一,病友急性發病後1年內治療達70 mg/dL以下目標比率不到4成。石崇良表示,健保署今年首度與9個相關醫學會聯合推出高血脂防治計畫與治療指引,包含風險分級、追蹤個案與適當選擇藥物控制疾病,未來健保給付將以治療指引為給付標準,年底試辦,預計明年起擴大推動論值計酬方案。
另外,石崇良提到,高風險及極高風險的高血脂個案未來發聲心血管事件與死亡風險較高,健保署明年起推出的高血脂論值計酬共照模式,為病人建立追蹤血脂變化時程、導入飲食控制生活習慣諮商等,反轉門診僅是看病、開藥模式;對醫療端設定有個案管理費與達標獎勵金。
台灣血脂管理臨床路徑共識主要統籌專家、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李貽恒表示,低密度膽固醇的治療目標因人而異,需依據年齡、糖尿病、高血壓、肥胖、抽菸、生活形態與家族史等因素綜合評估,可分為「低」、「中」、「高」、「非常高」與「極高」等5個風險等級。
健保署透過大數據分析過去7年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個案,推估「非常高」、「極高」個案的新發住院個案共58.7萬人,平均每年新增8.4萬人。石崇良提到,明年起推出的高血脂論值計酬共照模式優先納入高風險、極高風險個案,診所與醫院看病的高血脂個案都適用。
李貽恒指出,確診為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者,屬於「非常高度風險」,低密度膽固醇LDL-C要控制小於70 mg/dL;已發作心肌梗塞、中風、周邊動脈疾病,且合併糖尿病或其他第二種ASCVD者,屬於「極高度風險」,低密度膽固醇更要限縮在55 mg/dL以下。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陳文鍾提到,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致命風險高,其中以急性冠狀動脈疾病、周邊動脈疾病與中風最要命,出院後1年累積死亡率逼近2成,但多數非常高風險病人未落實每3個月回診追蹤,甚至近5成住院期間未接受降血脂藥物,低密度膽固醇控制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