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持續高居台灣癌症死因首位,其中以肺腺癌最為普遍。黃永嘉醫師指出,肺腺癌屬於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種,因肺部神經分布稀少,腫瘤早期生長時往往不會引起明顯症狀,許多病患確診時已是中晚期。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胸腔科醫師黃永嘉表示,除了吸菸與二手菸是主要危險因子外,長期暴露於油煙、懸浮微粒(PM2.5)、石棉或化學氣體環境中的民眾,即使不吸菸也有罹患肺癌風險。特別是女性與不吸菸者若長期在通風不良的廚房烹調,暴露於高溫油煙中,同樣屬於高危險群。
針對肺癌治療,醫療團隊可依據病期與癌細胞特性,採取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標靶藥物與免疫治療等多元方式。黃永嘉醫師強調,早期發現是提高治癒率的關鍵,目前國民健康署提供50至74歲重度吸菸者及具肺癌家族史的民眾,每兩年一次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公費篩檢服務。

研究顯示,每日抽菸20支的民眾,罹患肺癌的風險為非吸菸者的20倍。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衛教護理師周子凡建議,家庭主婦與餐飲業從業人員應改善工作環境,減少油煙暴露;從事粉塵、油漆、化學品相關工作者則應配戴合格防護裝備。
周子凡護理師提醒,若出現持續咳嗽、胸悶、聲音沙啞、食慾下降或體重減輕等警訊,應立即就醫檢查。透過戒菸、改善環境與定期篩檢,能有效降低罹患肺癌的風險。
《中天關心您|吸菸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