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年新增超過1萬名大腸癌患者,醫師發現七、八年級生罹患早發性大腸癌的案例增多,與青春期飲食習慣息息相關。研究顯示,每天飲用2杯含糖飲料的女性,50歲前確診大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倍。

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在《醫點不誇張》節目中表示,早發性大腸癌是指50歲前就確診大腸癌。網路流傳「七年級生最慘」的說法,認為七年級生不僅生活較不順遂,連罹患大腸癌風險也較高。他在臨床上確實收治不少七、八年級生的年輕案例,但他認為原因與飲食西化及愛喝含糖飲料的習慣有關。
錢政弘指出,他求學時期頂多只有鋁箔包甜飲,但現在青少年人手一杯手搖飲。研究發現,青春期常吃高脂西式餐點、含糖飲料的人較容易導致肥胖,特別是青少年時期就肥胖的人,成年後罹患大腸癌,甚至早發性大腸癌的機率也較高。

義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致一表示,含糖飲料如可樂、果汁攝取過多,可能促進腫瘤生長。研究顯示,每天飲用2杯含糖飲料的女性,罹患早發性大腸直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倍。
陳致一進一步解釋,長期高脂肪、高糖、低纖維的飲食習慣容易造成肥胖,而肥胖與大腸癌發生率呈現正相關。這種飲食習慣也會改變腸道菌相,導致腸道慢性發炎,進而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