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陳昀娟/綜合報導
五十多歲柯女士在上班時發現看東西變得吃力,使用電腦螢幕會畏光,到後來視力逐步遞減,經診斷為角膜內皮細胞失養症造成角膜水腫合併重度白內障,視力嚴重受損,經評估必須更換角膜。基隆長庚醫院利用新式的「術中光學斷層掃描導航技術」,順利替她完成角膜移植手術,成功改善柯女士視力模糊的症狀。
病患柯女士(中)與孫啟欽醫師(左)合影(圖/基隆長庚醫院提供)
台灣每年約有600至700名等待眼角膜移植患者,眼角膜得來不易,需精良的移植技術以確保手術成功。基隆長庚醫院眼科部在過去幾年已完成破百例角膜內皮細胞移植手術(DSAEK)及角膜後彈力層內皮細胞移植手術(DMEK),與過去傳統全層角膜移植手術(PKP)相比,DSAEK及DMEK只取角膜的內皮細胞進行移植,降低捐贈者條件限制,有助於緩解國內捐贈角膜嚴重短缺之困境。
基隆長庚醫院眼科部孫啟欽教授表示,角膜是眼睛最前面的構造,就像照相機的鏡頭,角膜並沒有血管,能使光線通過並聚焦於後面的視網膜,一旦混濁將會嚴重影響視覺。角膜移植是將病患混濁或水腫的眼角膜組織切除,並將清澈、正常功能的捐贈眼角膜移植至原本受贈者角膜位置,視不同角膜移植術式透過縫合或氣體使其固定。
孫啟欽教授指出,DSAEK、DMEK手術適合角膜內皮細胞失養症或其他角膜內皮細胞病變,不但可以大幅縮小傷口,降低縫線傷口導致的術後散光,減少術後乾眼症狀。DMEK手術傷口大小僅3mm,要將厚度僅0.001公分的後彈力層內皮取下,並植入受贈者眼中,難度相當高,目前國內擁有成熟技術執行DMEK手術的眼科醫師仍寥寥可數。
「術中光學斷層掃描導航技術」讓角膜移植手術再突破,確保成功率。孫啟欽醫師(中)與手術團隊。(圖/基隆長庚醫院提供)
基隆長庚醫院今年6月引進新式的「術中光學斷層掃描導航技術」,能即時呈現角膜後彈力層皮瓣於病患前房中的相對位置及弧度,也能讓醫師精準辨識角膜內皮後彈力層的方向,確保手術的成功率由90%提高至98%。孫啟欽教授解釋,傳統進行白內障手術如欲植入矯正散光人工水晶體時,需手工標記軸度位置,而標記過程複雜,大多需仰賴醫師臨床經驗。
基隆長庚醫院眼科部在今年6月正式引進「術中光學斷層掃描導航技術」後,截止8月底,已成功應用完成一例3D PKP、一例DSAEK手術及一例DMEK手術,術後追蹤皆無異狀,現在患者們皆已恢復視力。未來基隆長庚醫院將運用此設備在角膜後彈力層內皮細胞移植手術領域,造福更多需要的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