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國立成功大學研究發現,綠地覆蓋率和自殺率有顯著負相關,鄉鎮綠地每增加1%,當地自殺率就會降低0.2%。這份研究成果已發表在「景觀與都市計畫」期刊。
成功大學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成大測量及空間資訊系教授吳治達團隊研究綠地和自殺率關聯性,以數據評估出「多點綠地真的能降低自殺率」。吳治達研究確認綠地和自殺率的緊密關聯,也發現較大塊、地形較方正綠地,及兩塊綠地間距離較近,對降低自殺率都有幫助;都市寸土寸金,很難有大塊綠地,但小型綠地彼此串連形成綠色廊道,有助於提升居民心理健康,政府都市規畫可作參考。
吳治達研究蒐集健保資料庫2000年至2018年全台368個鄉鎮自殺人數,並透過地理資訊系統及衛星資料,獲取各鄉鎮綠地數量(公園、校地為主),以美國麻州大學發展地景指標量化程式Fragstats量化綠地結構,包含大小、形狀及綠地連接狀況。
吳治達表示,影響自殺原因相當多,綠地數量只是其中之一,年齡、性別、經濟狀況、教育程度、都市化程度、空氣污染和溫度,也被認為和自殺率有關;這項研究著眼於綠地數量、形狀與分布等,以統計學將其他可能影響因素一一校正。吳治達說,台灣鄉村自殺率高於都會區,但鄉村民眾擁有綠地數量可能比都市的人多,影響自殺率不同因素就必需校正。
統計顯示,綠地面積愈大、綠地邊緣形狀較簡單、綠地間距離較近或聯通,對減少不同鄉鎮自殺風險有顯著效果;平均綠地每增加1%面積,自殺率就能下降0.2%,例如某一地區10年自殺死亡1000人,綠地增加1%,死亡人數可降為998人。
醫界也表示,綠地可減輕壓力,增加社會互動,放鬆緩和及減少負面情緒,降低精神疾病風險,提升整體精神健康。另外,綠地對身體健康也有相當助益,身體愈健康,愈能承受心理壓力,間接降低自殺風險。不過,綠地數量和自殺率雖有關聯性,並非絕對因果,影響自殺原因還有很多。大片綠地可聚集較多人,相對提高社交機率,有助心理健康,破碎小塊綠地周邊吵雜,較沒有安全感,身處其中的放鬆效果,不如大塊綠地。
成大表示,國際上綠地和身心健康的相關研究不少,但台灣有健保資料庫記錄全民健康,才能進行大規模研究,這是國外研究比較少有的部分。(中央社)
《中天關心您|請珍惜生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生命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24小時安心專線:1925
文章授權轉載自《中央社》綠地每增1%可降0.2%自殺率 成大揭顯著負相關、大面積效果更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