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新竹市東區「豐邑晴空匯」社區大樓昨(26)日深夜發生火警,其中有2位消防員疑因氣瓶耗盡最後不幸身亡,令人感到相當不捨!對此,消防局也提醒,火災逃生過程中,儘量避免吸入濃煙,若吸入微量的濃煙則可能導致昏厥,而大量的濃煙吸入恐會致命。
台南市政府消防局資料指出,過去坊間流傳遇到火警找濕毛巾遮口鼻、用塑膠袋套頭、躲在浴室等,都是錯誤的逃生觀念,若不幸遇到火警,應做好應對作業,確保自身安全:
如遇失火應往上還是往下逃生?
很多人認為往下跑會遭遇火煙侵襲,往上跑最起碼離火煙越來越遠,安全上應該更有保障,事實上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想法,如果往下跑會遇到煙,代表梯間已受到汙染,往上跑也會碰到濃煙,而煙每秒上升速度3-5公尺,如果往上跑將使自己暴露在濃煙中,而往下跑最起碼跟煙做的是相對運動,只要能跑到起火層以下的樓層,我們就安全了,所以火場逃生原則上往下。
但是如果比較晚發現,火災已經擴大了,當打開門發現門外面或是向下樓梯間充滿濃煙高熱,不能往下避難,這時候只要一個動作「關門」,就可以暫時阻擋濃煙、為你爭取時間、等待消防隊救援。
房門外有高溫及濃煙時該怎麼辦?
門的溫度非常高或門外有濃煙(濃煙通常會伴隨著高溫),最好的保命方法就是「關門」,如果打開房門時,門外已經是大量濃煙,請立刻關緊房門等待救援,大火不會立即燒毀房門,待在房間反而是安全的。
根據美國NFPA實際燃燒實驗發現,當房門外的溫度高達150℃時,如果房門一直是關起來的,房內之溫度則僅有25℃,足證關門可以有效阻隔火煙,如果起火點在屋內,逃離家門時將門關起來,可以將火勢侷限於屋內,減緩火勢的延燒速度,方便其他房間或樓層的人逃生。
發生火災時適不適合使用塑膠袋逃生?
如果塑膠袋是遭遇濃煙時使用,那麼在濃煙密布的環境中塑膠袋只有裝滿著大量濃煙的機會,此時將裝滿濃煙的袋子套在頭上逃生是不對的方法,另外,塑膠袋的耐熱溫度不高,如果使用塑膠袋於火場高溫逃生,可能會受熱而像保鮮膜包覆自己,致使呼吸困難,未受熱前,也會因自己呼氣造成塑膠袋視線受阻,影響逃生的速度。
火災時如何採低姿勢下樓梯?
火場逃生有許多技巧及要領,在水平面上要記住讓自己維持在煙層底下,呼吸煙層下面較為新鮮之空氣,但是如果面臨下樓梯時,應採取「頭上腳下」的姿勢,採倒退之方式往下爬,避免重心不穩而跌倒。
火場中可不可以用乾毛巾幪住口鼻?
過去在傳統的觀念東,火場可利用濕毛巾掩口鼻來協助自己逃離火場,因此大家就紛紛出現「乾毛巾不可用」的觀念,導致很多人面臨火災時,因一時之間找不到水,無法將毛巾弄溼,就放棄了利用毛巾幪住口鼻的逃生技巧。
利用毛巾幪住口鼻最主要是防止高溫的碳粒子進入肺部,溼毛巾和乾毛巾都有同樣的功能,只是溼毛巾多了一個降溫及更佳之吸附碳粒子的效果,但都擋不住濃煙中的毒氣。火災現場瞬息萬變,應把握時間逃生,若真的找不到,就別再浪費時間找毛巾及沾水弄濕等動作。
如果房間外都是煙和火而逃不出去的話,可否躲在浴室裡?或者利用排水孔呼吸新鮮的空氣?
這是錯誤的觀念!首先,若浴室大門只是一般的塑膠材質、木質或是連有通氣百葉口或玻璃等的大門,即使大家躲在浴室中,做到關門、用濕毛巾塞門縫的動作,但也會因火場所產生的高溫使非耐燃材質的浴室大門產生熱熔,進而導致大門毀壞、濃煙與高溫進入浴室造成人命威脅。
另外,因平時為了不讓排水管內的臭氣和昆蟲進入室內,排水孔皆會加上存水彎的設計,因此排水孔其實是不會有空氣流通的,同樣的,也不能選擇馬桶來呼吸新鮮空氣。
如果浴室並非木質隔間,且亦有耐燃大門,浴室內並有通往戶外之出口,那麼在無法逃生退而避難的情形下,這樣條件的浴室似乎是一個好的相對安全區,就可以在此透過窗外逃生,亦可以依著窗邊呼吸新鮮空氣等待救援。
火場有濃煙可不可以逃生?
不可以,大家應記得火場逃生「八字訣」及「逃生避難流程」:
- 小火快逃,濃煙關門,當逃生方向有煙霧時,應朝煙霧反方向逃生,當所有逃生方向均受阻時,不可強制逃生,更不可低姿勢沿牆壁找出口,而應退回相對安全區、塞門縫、設法告知外人受困位置、等待救援。
另外,內政部也強調,火災預防平時就要做好準備,千萬不可疏忽大意,務必遵守用火電「3習慣」及防火逃生「4對策」共7要點,以確保居家安全:
- 「3習慣」:
時養成「電氣使用安全」、「抽菸安全」及「爐火烹調安全」,包括用電不超過負載、電線不綑綁折損、插頭不潮濕污損、電源插座不用不插、電器周圍不放可燃物、不使用無商品安全標章的電器、人離火熄及絕不在床上吸菸。 - 「4對策」:
「裝置住宅用火災警報器」、「設置滅火器」、「使用耐燃材料及防焰製品」及「建立近鄰協助體制」,以利火災時能即早發現、撲滅或避免延燒,並透過鄰居間互助,幫高齡或行動不便者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