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有229?氣象署曝1關鍵:沒閏月「夏天過春節」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劉靜/綜合報導

今日是4年一度的2月29日,不過閏月存在的原因究竟為何?氣象署分析了曆法的原理,並且表示如果沒有閏月,民眾恐怕會在夏天過春節。

曆法的規則相當嚴謹。(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氣象署指出,自古以來,人類的活動便與時間息息相關。要計算時間,就需要時間的單位,而晝夜交替、四季更迭的現象便成為最基本的時間單位。人類依大自然的法則所定出的曆法不外乎3種:

  1. 陽曆:依據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行,以地球公轉太陽1週的時間為1回歸年。西元1582年教宗格勒哥里13世改革儒略曆後,所頒布的曆法稱格勒哥里曆(Gregorian calendar)。 我國採世界通用的格勒哥里曆為國家的曆法,故稱為國曆。
  2. 陰曆:完全根據月球繞地球運行1週定為1個月,積12個月定為1年,陰曆年長度約354日左右,較太陽年約短11日左右,現今回教人士所使用之回曆即為此種純陰曆。
  3. 陰陽合曆:是陽曆與陰曆並顧的曆法,農曆月份以月球繞地週期為準,年的長度以太陽年(回歸年)為準,為使農曆月份與時下氣候相配合,因此有閏月的設計,此為我國固有之曆法,相對於國曆(新曆)一般習稱為舊曆,後來因農民大都喜依此曆進行農事,也稱為農曆。

農曆閏月的方法和由來

我國古代所行的曆法(農曆),月份是配合月象圓缺,12個陰曆月(朔望月)加總約354日,而氣候周而復始的1個回歸年卻有365.2422日,兩者相差11日左右,因此,若只使用純陰曆12個月份為1年,則16年後農曆正月初一將會落後陽曆約176天,那時就會在夏天過春節了!為了使農曆的春夏秋冬較為配合陽曆的四時節氣,老祖先們便在農曆適當的時間增加一個月來解決農曆年較短的問題,而這增加的月份就稱之為「閏月」。

經由較精確地計算19年須加7個閏月,如此農曆才能與氣候相配合,其計算方法如下:

19個回歸年 = 365.2422日 × 19 = 6939.6018日

12個朔望月 × 19 + 7個朔望月 = 29.53059日 × 235 = 6939.6887日

承上所算,19個回歸年和235個朔望月的日數相當接近,亦即農曆和陽曆日期大約每19年會相遇1次,以今日而言,前述兩曆的日期和19年前或19年後的今天日期大多相同。

因月球繞地球公轉,由地球觀察可以發現月面會有規律的盈虧變化,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長度稱為「朔望月」。

日、地、月相對位置與月相變化圖。(圖/氣象署提供)

陽曆閏年的方法和由來

農曆用閏月機制來調整日期與氣象的對位,吾人皆知,陽曆亦有相類似的機制,就是所謂的「閏年」。人們通常認知的一年是365天,也就是太陽視行從春分點到下一次春分點的「回歸年」,其長度則是365.2422日,因此,以日記年,每過一年就會比回歸年的時間短少約0.25天(約6小時),長此以往,每4年視行太陽就會落後春分點位置大約1天的時間。為了彌補這個差值,使日期和節氣較為對位,陽曆曆法中規定每4年就有1年的2月必須多1天,該年會有2月29日,而人們把2月有29天的這一年稱為「閏年」。

如前所述,1個回歸年約365.2422天,若一直以每4年加閏1日的方法記年,多年以後就會發現太陽回歸春分點的日期會越來越提早,所以為了更準確的記錄時日,天文學家制定陽曆閏年規則如下:

以西曆年份為數,此數為4000倍數不閏,400倍數閏,100倍數不閏,4年倍數閏。

舉例說明:

          閏年的倍數:

  • 4的倍數年:例西元2000、2012、2020年,可被4整除。
  • 400的倍數年:例西元1600、2000、2400年,可被400整除。

不是閏年的倍數:

  • 100的倍數年:西元1800、1900、2100年。不可被400整除。
  • 4000的倍數年:西元4000、8000年。

由以上的解說,您是否有察覺時間的訂定隱藏著許多科學道理,需要搭配相關天體運行的週期規則及相對位置等才可準確推算制定,以符合吾人生活作息及編年記事之用。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