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減、拉出帶血便便!醫:當心「4大徵兆」恐大腸癌找上門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陳書璿/綜合報導

第58屆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獎」得主53歲資深動作特技指導朱科豐驚傳大腸癌逝,不久前藝人余苑綺也於今年8月大腸癌辭世。近年因大腸癌病逝的最知名的大概就是豬哥亮,其他還有賀一航、李國修、漫威英雄《黑豹》男主角查德維克博斯曼、心海羅盤葉教授、前立委朱高正等。

為什麼大腸癌這麼可怕?癌症蟬聯40年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台灣大腸癌的發生率更高居世界之冠。大腸癌也被稱為「名人殺手」,早期的大腸癌通常沒有症狀,很難注意到。醫師建議,應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目前成人健檢提供50-74歲民眾每兩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檢查結果陽性一定要接受大腸鏡檢查。若有「4大徵兆」一定要盡速就醫。

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提醒,若有「4大徵兆」包括:

1.排便習慣改變:排便變急迫、排便出血、便祕或腹瀉

2.糞便形狀改變:大便變細、大便解不乾淨

3.疼痛:腹部疼痛、體重下降

4.莫名貧血

有以上四個徵兆,建議民眾要去做個健康檢查了,勿將血便當作痔瘡,錯過黃金治療時間。

圖/中天新聞網製圖

腸癌依照位置不同可分成「右側大腸癌、左側大腸癌和直腸癌」。而大腸癌的症狀及嚴重度,也與癌細胞發生位置有關,左右大不同。黃郁純指出,大腸癌可區分為大腸癌、直腸癌。以位置區分,一左一右,通常右側腸癌會以「腹痛」為主,體重減輕、腹脹、貧血次之;左側腸癌以「排便習慣改變」為主,腹痛及直腸出血次之;而直腸癌則以「肛門出血」為主,排便習慣改變、糞便變細次之,其中直腸因為位置接近肛門,在腫瘤壓迫之下,也會「一直有想排便」的感覺。

直腸癌比大腸癌更可怕!?

為什麼直腸癌相較於大腸癌更令人害怕呢?黃郁純醫師說,其實人體的大腸加直腸,是最容易好發腫瘤的位置,確實是這個乙狀結腸跟直腸,那通常它腫瘤越大,吃的越往外或者是越靠近肛門口,就會產生一個大家比較害怕的問題,就是要裝人工肛門。

「不過,現在骨盆腔手術有腹腔鏡和達文西手術,可有95%的保肛率,也就是患者肛門其實是可以被保留的,民眾無須過度擔心,大腸癌重在預防,及早發現就可及早治療。」

黃郁純醫師提醒,大腸直腸癌患者,3-5成會在5年內復發,但存活率可以到7成,關鍵在於是否有「定期追蹤」,最好的狀況是,一復發就積極介入切除,若是錯過最佳時機,就可能會讓腫瘤擴散。

如何辨別痔瘡、大腸癌、直腸癌?

黃郁純醫師指出,「大腸癌早期很難被發現,甚至被誤判為痔瘡。」其實,痔瘡、大腸癌、直腸癌可以從血便的顏色去辨別,如果是大腸癌的話顏色會呈現比較暗沉像暗紅的豬肝色;直腸癌會再亮、鮮紅一點;痔瘡的則是會比較清澈一點,像女性生理期血的顏色!

「不過,衛福部、國健署目前僅就糞便潛血檢查,陰性或陽性,無法對血便做真正原因的診斷。」所以,黃郁純建議,民眾如果發現有血便,要盡快去做大腸鏡檢查比較保險。

直腸癌好發年齡是60-70歲,若是年紀輕就罹癌,主要還是跟基因有關。

不過,黃郁純提醒,大腸癌愈來愈年輕化,在美國2005年起,原本建議民眾50歲起應該進行大腸鏡檢查,2018年美國胃腸病學院下修,建議改成45歲起進行檢查,2021年美國胃腸病學院更新的大腸癌篩檢指南,正式將大腸癌篩檢降低到45歲。不要以為「年輕」就不用做大腸鏡檢查!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