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滅絕陷謎團!牠遭「小行星撞地球」瞬間慘死…全因「腿化石詭異完整」揭驚人真相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江宜潔/綜合報導

恐龍是地球歷史上在中生代最優勢、最繁盛的脊椎動物,不過關於其滅絕原因仍眾說紛紜,其中一項最被外界接受的說法則為「小行星撞地球」所致。對此,一名科學家近期在考古遺址坦尼斯(Tanis)尋獲恐龍腿部化石,結果研究發現其疑似為小行星撞地球那一刻,因遭受外力重擊壓迫而不幸「瞬間死亡」。

恐龍是地球歷史上在中生代最優勢、最繁盛的脊椎動物,不過關於其滅絕原因仍眾說紛紜,其中一項最被外界接受的說法則為「小行星撞地球」所致。(示意圖/pexels)
恐龍是地球歷史上在中生代最優勢、最繁盛的脊椎動物,不過關於其滅絕原因仍眾說紛紜,其中一項最被外界接受的說法則為「小行星撞地球」所致。(示意圖/pexels)

根據《BBC》報導,研究團隊日前於美國北達科他州(State of North Dakota)西南部考古遺址坦尼斯,結果竟意外尋獲部分獨特化石,包含:被木頭刺穿的烏龜、洞穴內死亡的哺乳類、尚未孵化的翼龍胚胎等。

其中,一塊完整度高到不可思議的「恐龍腿部化石」則最受科學家關注!研究人員羅伯特(Robert DePalma)表示,這個腿骨經研究證實屬於一隻草食性恐龍,其學名為「奇異龍屬(Thescelosaurus)」,是一種小型新鳥臀類恐龍。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巴雷特(Paul Barrett)教授分析,該化石腿部並無受到任何咬痕、撕裂傷、骨折等爭鬥痕跡,看起來僅像是遭受外力狠狠重擊扯下,因此牠生前很可能是「瞬間死亡」,尤其坦尼斯遺址距離希克蘇魯伯隕石坑(Chicxulub crater)約3000公里,故推斷其應為災難當下死去。

值得注意的是,坦尼斯遺址自2008年首次被發現後,科學家曾在當中找到災難後死亡的6條魚,牠們鰓裡竟藏有熔融的「微隕石」小碎屑,因此這些發現又陸續證實,坦尼斯遺址和小行星撞擊地球有著一定程度關聯性,為科學重大進展。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