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醫美盛行,大陸相關產業價格上多有優勢,吸引不少台灣人到大陸做醫美。大陸《央視新聞》2日發布一則涉及醫美行業的「質量報告」,揭密「渠道醫美」(醫美仲介)亂象。專家呼籲應加快建立醫美仲介備案制度和執照審核機制,同時推動收費與服務全過程資訊公開,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

「渠道醫美」是一種透過非診所的仲介或代理商將顧客介紹到醫美機構的行銷模式。這些仲介或代理商可能包括美容店、美甲店、美髮店、服飾店或健身房等,他們透過介紹顧客給醫美診所,並從中獲得佣金或回饋金。
據《央視新聞》記者調查發現,醫美行業中的仲介機構存在嚴重亂象,包括虛假專利宣傳、無執照人員從事醫療諮詢,以及以高額返佣為導向的經營模式,嚴重危害消費者權益與行業健康發展。
《央視新聞》記者以仲介身份接觸大陸深圳婕熹卡醫療健康產業集團,該集團聲稱在大陸27個省市已開設200多家分店,年流水達「一兩百個億」。仲介經理透露,渠道仲介的返佣比例普遍為50%,業績突出可達55%。該集團宣稱買斷了「NCGCF細胞調控因子」技術專利,但查詢大陸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發現,相關專利均已處於「專利權終止」狀態。
北京大學競爭法研究中心主任肖江平指出:「說是獨家買斷專利,而實際上這個專利有的是專利權終止,有的是申請時就被駁回,不是有效專利。這顯而易見構成虛假宣傳,是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
更令人擔憂的是,記者接觸的十多家仲介醫美機構,沒有一家詢問記者是否具備醫學背景。杭州星聖婭醫療美容機構一位仲介經理坦承自己初中畢業,十年前從工地轉行到醫美。深圳婕熹卡集團承認其「導購」持有的僅是企業自行印製的美學證。

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美容產業分會法律顧問李瑩表示,醫院內部提供的證書以及其他沒有經過國家相關承認的機構頒發的證書,都不是法定證。沒有真正法定上認可的學歷證書,不算是合格持證人員。
《央視新聞》還發現網絡上大量「看臉主播」、醫美網紅從事醫療美容診療諮詢及知識科普,其中一位被網友認出原是花店老闆。早在2023年5月,市場監管總局等11個部門就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嚴禁無相應醫師資質或醫學藥學知識的人員從事相關活動。
市場監管總局發展研究中心、美業和大健康專委會副祕書長李祥菊指出,醫美亂象持續存在的根源在於職業標準缺失與監管依據不足。她建議推出「掛牌亮證」制度,實現「資質可查、能力可溯、身份可驗」。
專家呼籲,醫療美容作為新興消費領域,應以技術與安全為核心,加快建立醫美仲介備案制度和執照審核機制,同時推動收費與服務全過程資訊公開,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