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西澳大利亞州紐曼(Newman)附近礦區當地時間18日發現一塊燃燒的太空殘骸,專家研判可能來自中國大陸9月發射的捷龍三號火箭(Smart Dragon-3)第四節。這起事件引發多個機構聯合調查,凸顯太空垃圾重返大氣層對地面安全的潛在威脅。

礦場工作人員下午約2時在紐曼東方約30公里的偏遠道路上發現這個燃燒物體,隨即通報緊急服務單位。西澳州警方表示,初步評估顯示該物體由碳纖維製成,可能是複合材料包覆的壓力容器或火箭燃料槽,特徵與航太組件一致。
弗林德斯大學副教授、太空考古學家戈曼(Alice Gorman)分析指出,這似乎是捷龍三號火箭的第四節殘骸。她表示:「9月底有一枚捷龍三號火箭發射,如果是25日發射的那一枚,意味著它在軌道上運行了一段時間後突然重返大氣層。」戈曼強調,當時沒有重返預警,她查找重返預測時找不到任何資訊,顯示這次重返的突然性。
澳洲太空署工程師將進行進一步技術評估,協助確認物體的性質和來源。西澳州警方、澳洲太空署、西澳州消防緊急服務部門和礦場營運商都參與了這項調查。運輸安全官員已排除該物體來自商用飛機的可能性,認為更可能是重返大氣層的太空殘骸。
歐洲太空總署署長約瑟夫·阿施巴赫(Josef Aschbacher)最近在澳洲參加國際太空大會時曾接受英國《衛報》採訪,他表示,隨著火箭發射數量增加,太空垃圾在軌道上和重返地面時都成為日益嚴重的問題。歐洲太空總署已制定零殘骸憲章,要求簽署方承諾在航太器生命週期結束時將其移出軌道。
阿施巴赫說明,這需要技術改進,包括保留足夠燃料進行脫軌操作,以及設計航太器在重返時分解成足夠小的碎片,在大氣層中燃燒殆盡而不會到達地面。戈曼認為每個發射火箭的機構都應該有「生命週期結束計畫」,可透過控制重返將殘骸導向南太平洋的航太器墓地,或設計成在重返時完全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