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周忠菲/香格里拉對話亮點 大陸祭出直搗黃龍戰術

分享:

文/周忠菲

5月31日至6月2日在新加坡舉行的第21屆香格里拉對話會(簡稱「香會」),是亞洲地區重要的安全對話平台。作為美國進行全球戰略定調的機制之一,多年來,「香會」在維護美國的地區安全利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大陸國防部長董軍。(圖/美聯社)

這次「香會」,中美防長對話,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和中國國防部長董軍6月2日的主旨發言,美國的印太戰略,白宮一方面指責中國的軍事戰略「充滿威脅」,一方面表示「電話不中斷」,保持中美接觸,以及韓國、日本、菲律賓對美國立場的追隨等,都是看點。

看點中也有亮點。本文歸納為:美國華麗的「安全新時代」VS.中國直搗黃龍府的戰術。具體而言:亮點之一,美國提出「安全新時代」,拋出「只有亞洲安全,美國才能安全」,這一干涉性概念,遭到中國直搗黃龍府式的戰術應對。

中國挑明,美國所謂的「安全新時代」,就是原來的印太戰略。指出美國搞亞洲小北約的圖謀,不可能得逞。強調美國不斷增強在亞洲的軍事存在,「美國才是危害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的風險源和破壞者」。「只有尊重別國的安全,才有自己的安全」,「自由航行,不是橫行」。美國的霸道行徑,該收斂了(參見6月1日新加坡新聞發佈會上,中國國防部代表團聯合參謀部副參謀長景建峰,對奧斯汀演講的回應)。

亮點之二,中國國防部提出反對「台獨武裝」,不同於過去「台獨分裂勢力」的表述。中國發出的」甕中捉鼈、不足掛齒」的警告,不僅針對「台獨武裝」分裂集團,也是針對借助「台獨武裝」,以達到分裂中國目的的外來干涉勢力。如中國旗幟鮮明地指出:「日本在亞太肇事,跳得最兇」。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圖/美聯社)

對上述亮點的進一步感受,可參考下列與「香會」相關的基礎新聞:

其一,「香會」的操盤手上美國國防部。

「香會」首辦於2002年。會議由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主辦。新聞片背景中可見閃爍不斷的IISS四個英文字母。而後面的東家是美國國防部。新加坡國防部亞洲安全峰會辦公室承辦「香會」,這是為了減少美國一家說了算的色彩,也是給新加坡一個面子。美國「頤指氣使」,如針對中菲關係緊張,特地安排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在這次 「香會」開幕晚宴發表演講。

美國定期在全球範圍內舉辦各類論壇,如推動亞洲的「香會」和歐洲的慕尼黑安全會議「慕安會」等,為其全球戰略定調、推銷其「安全機制」。美國還以「教師爺」自居,指定亞洲、歐洲每年應該關注什麼樣的安全問題,美國引導地區內國家,把他們的資源投入到美國期待的相應領域。

其二,中國與「香會」

中國對美國利用軍事霸權,操控亞洲安全格局,引起地區動盪的做法,進行了長期的抵制。中國參加「香會」,但中國絕不逆來順受。對此,美國也「長期不爽」,如鯁在喉。如2006年,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就開始主辦「國際安全合作與亞太地區安全」論壇,定期舉行軍事性質會議。又如2023年,第十屆北京香山論壇的主題是「共同安全、持久和平」。北京香山論壇又被稱為「北香會」。現已發展為全球重要安全對話平台之一。

隨著中國發展速度加快,中美軍事關係也持續緊張。美國強化了在台灣問題和南海問題上的干涉立場,拉攏盟國日本和韓國等,應對所謂「中國威脅」。

其三,中美防長會談

這次中美防長會談,美國對外釋放的調子是「不愉快」。根據俄羅斯媒體的報導,討論內容為:中國軍隊近日在台海舉行的聯合利劍演習、烏克蘭局勢問題、以及北韓最近的「挑釁行為」。此外,美方媒體透露,奧斯汀轉達了華盛頓對北京「涉嫌支持俄羅斯國防部門的關切」。 目前,仍不知道這三個問題會談的具體細節。

會談結束後,奧斯汀滿臉烏雲,只簡單的說了句話就走了。後來,奧斯汀發表講話稱:「每次討論都不會是愉快的討論,但重要的是我們要繼續互相交談。在我看來,與中國的戰爭或戰鬥,既不是即將來臨的,也不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北京方面仍然對俄羅斯國防部門提供支持,美國及其盟友將會被迫採取進一步措施」。

其四,中美防長會談的「標識性」及其含義

本文認為,這次中美防長「香山」會談,看上去「不歡而散」,但談的內容,都是迫切需要面對的實事。此外,雙方也都接受「軍事關係再續」的定位。因此,會談具有「標識性」,含義在於,突出了中美雙方對兩軍軍事關係的高度重視。

含義一,中美安全關係正在取代中美經貿關係,成為兩國關係的「壓艙石」。這次兩國防長會晤,意味著雙方對中美軍事接觸再續的重視,意味著軍事對話在中美關係中的重要性、謹慎性與敏感性。這與中美經貿關係受挫,根本原因在於美國政府背棄自己所主張的自由貿易原則,對市場進行干預失敗,形成鮮明對照。

含義二,中方表明,一旦中美關係出現問題,被切斷的首先就是雙方的軍事對話,這也是「標識性」信號。如中美防長上次會面是2022年在柬埔寨。2022年8月,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不顧中方事前發出的警告,硬闖紅線,訪問台灣,進行挑釁,中國立即單方面中斷了與美國的軍事接觸。再如這次,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台島周邊開展的「聯合利劍—2024A」演習,與美國縱容和支持「台獨」勢力,加快武器售台,派出議員團出席賴清德「5、20」就職典禮,也直接相關。

含義三,在亞太安全問題上,美國必須對自己的行動負責,對其所做的,尤其是在台灣問題上傷害中國安全的行為,「該買單的,就得買單」。如5月23日至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組織的陸海空、火箭軍等兵力,在台海周邊開展的「聯合利劍—2024A」演習,強調重點在於「島鏈內外一體聯動,檢驗戰區部隊聯合作戰實戰能力」,強調中方的「艦機抵近台島周邊戰巡」 ,而不是「封鎖」或者「包圍」台灣(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李熹海軍大校)。世界媒體還注意到,這次演習「沒有任何預警」。有媒體評論,美國承諾的「保衛台灣的能力」,在「聽力和視力」方面,受到挑戰。

結語

這次「香會」最突出的特徵,就是地緣政治色彩濃厚。說明在中美關係從脆弱與短暫的緩和,再度出現下滑的背景下,中美兩軍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美國堅持「安全新時代」,中國繼續「直搗黃龍府」,衝突是避免不了的。「香會」是各說各話的平台。各國有權發出自己的「安全聲音」。

美國應該注意到,世界的安全觀念已經發生變化。美國一再拿台灣安全做賭注的做法,包括近日拜登所謂 「美國將派兵保護台灣」的表態,其實質就是不尊重兩岸的安全利益。何況,歐洲等國家正在想辦法,應對美國大選可能出現的各種結果。美國不穩定的外交政策,美國未來的軍事戰略走向,將極大地影響世界。美國仍然自我定位為世界秩序的「維護者」。美國究竟做何設想?

※作者周忠菲為上海台灣研究會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天新聞網、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